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第38章 第 38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免费阅读

第38章 第 38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羽仙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贾赦大闹,王夫人理亏而被剥夺管家权的事情,双胞胎两个都是吃了一惊的。

    贾宝玉倒是更关心王夫人,可王夫人在他面前一副一切正常的模样,全看不出私下是如何愤怒诅咒。宝玉就无从安慰起。

    后来见他自己的生活质量并未下降,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况且,那么一回过后,他那奶娘李嬷嬷,既不敢在他屋子里乱拿东西去给她的小孙子吃用,也不敢再在他的屋子里随意叱骂袭人等丫鬟。态度可谓收敛不少。

    宝玉心中舒畅,就更不觉得母亲没了管家权有什么不对了。

    至于贾瑛。

    他整个人都惊呆了。

    不过是将贾琰引去了那个铺子,找人透了点消息,压根儿就还没有开始第二步行动!

    天知道贾琰怎么就找到了关键证人,让整桩事情脱缰野马一般的狂奔而去,奔向了他完全没料到的方向。

    拔出萝卜带出泥。

    带出了老大一串来。

    感觉到荣府陷入了动荡之中,贾瑛一时安静如鸡。

    连东府秦氏的事情,都不敢再去碰触,只做不知。

    每日除了探望姐妹,就只在自己的书房读书。

    待得熙凤喜讯传出,府中气氛总算松快了些。

    贾瑛这才想着是不是再做点什么。

    谁知心中计议尚且不定,贾宝玉这个双胞胎兄长先找上门来。

    告诉他——

    我准备到族学读书去了。

    贾瑛整个人是有点懵的,“往前听说南安郡王家要荐你去崇明书院,你都不去。怎么今儿想着要到族学去?”

    不是他说,族学如今的风气简直是乌烟瘴气。教导的东西也十分有限。相比之下,崇明书院虽才开没几年,已经有多位大儒前去讲学……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啊!

    宝玉就道,“一则路远,难免要住宿。二则,那崇明书院都教的是应试八股,有什么好去。石家哥哥被送去崇明书院,好些日子都不能出来交际了。前日偶然碰见,拉着我诉苦许久。你我读书,原也不为科举,何必去那地方……何况,郡王家的大爷这两日就要动身,听说要南下到他父亲身边去历练。他虽文采风流的,他家公子倒是一般。一时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可去,倒不如再去读书。”

    贾瑛只摇头,“你这话哄祖母就罢了,我是不信的。”

    宝玉无奈,只得又告诉他,“我前两日认识了东府蓉儿媳妇的弟弟,唤做秦钟。因业师病故,想着托到我们家义学念书。我也是怕他受了欺负去。想着和他做个伴。”

    贾瑛听见,脸色顿变。

    但又想着秦氏的事情终无实证,说出来倒是怕坏人清誉。

    就道,“若父亲命我去,我去就罢了。若不说这事,我倒不想凑这热闹。”

    宝玉是拿不出兄长的款来的。

    见贾瑛如此,也没法多说。

    倒是贾瑛听见说宝玉要引秦钟入府拜见贾母,又想起之前缮国公家公子看自己的奇怪眼神来,心中烦闷,就去看惜春。

    惜春虽没了女师,但那女师本就画艺不行。

    如今李纨又要协管家务,不得空闲,不能拘着姐妹们做针线读女训。她反而乐得如此,几乎长在了黛玉那儿。

    贾瑛见惜春不在,就顺脚又往黛玉处来了。

    在门口和个俏丽的丫鬟打了个照面。

    也不等他招呼,那俏丫鬟就目不斜视的走了。

    贾瑛进门招呼过后,就道,“晴雯怎么来了?”

    黛玉指指惜春正在剥的鲜橘,道,“送果子来的。说是外面的人送宝玉的,你有没有?”

    贾瑛早已习以为常,“我哪儿能有。就给宝玉的,他自己也吃得少,都四处送给姐妹们。”又道,“往常我见着这些事,都是袭人在走动,如今倒换了人。不是说晴雯是去做针线的?”

    黛玉意味深长道,“袭人也送果子,只不往我这来了。”

    又说,“你这话还是少说些吧。叫别人听见,倒说你盯着兄长房里的丫头。”

    贾瑛吓了一跳,忙道,“倒不是为这个,就是最近这段时日,偶尔听见小厮们议论宝玉房里的事。都说有个袭人,十分贤良……听着总觉得哪儿奇奇怪怪的,就一直记着。”

    至于说晴雯那样长得漂亮,还隐约有几分黛玉影子的丫鬟,见过就能记住,也不奇怪吧?

    “不过是房里的大丫鬟,哪能说得上贤良。一是宝玉房里的丫鬟多,各个出挑,有几分性情。她能管得住,就显出她来了。二是,你房里的翡翠可会给你的小厮送吃送喝送旧衣裳?”

    贾母素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双胞胎面上始终是一碗水端平。

    珍珠(袭人)给了宝玉,就把翡翠给了贾瑛,也是他房中的大丫鬟。

    贾瑛听见这么一说,顿时懂了。

    说什么袭人温柔稳重?要说温柔稳重,李纨身边哪个大丫鬟不温柔稳重。又能听见谁有贤良的名声?

    袭人这是把宝二奶奶日后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自然“贤良”。

    *

    黛玉感慨的看着贾瑛:本来,袭人、晴雯都该是他的丫鬟。

    得等到晴雯被赶出去之后,他才能看清袭人的真面目。

    想要给晴雯打点,一日之间就学会了避开袭人耳目,安抚袭人之心。

    但袭人虽然僭越,对他却是真心。他记着袭人情分,还是割舍不下。

    ……可话说回来,按照暗示,贾家败落之后,他房里一度能留下麝月。能留下麝月,为何不能留下袭人?

    一来袭人刷名声刷得太过,宝钗容她不下。二来也是晴雯之死到底让人冷心。

    所以……

    她冷眼旁观下来,宝玉房中的袭人、晴雯,都和书中一样啊!

    这仙灵转生,是真挺有趣的。

    *

    贾瑛那边,不知道这前后的因缘,也不想揪着哥哥房里的丫鬟不放,就转移话题道,“来日可能得上族学去了。”

    语气十分郁闷。

    “为什么呀?”吃完橘子洗完手,正由丫鬟擦手的惜春问。

    贾瑛就尽可能将事情平铺直叙的说了。

    “说起南安郡王……”黛玉回想道,“我记得前些日子的邸报上,说南安郡王扫荡了一窝海匪,缴获了许多宝物,还送了一大批上京来。其中,南安郡王有个十五岁的幼子,立了大功。”

    他的长子留在京中,本该是质子,用来牵制“将在外”的南安郡王。

    但父子长久不见,南安郡王在外也有美妾幼子,要是干脆舍了正妻嫡子呢?

    可南安郡王是皇帝手下的王牌之一,将他那多半不谙军事的长子往南边送?

    再想想前段时间看到的,显然有党争痕迹的案子……

    黛玉意识到:局面可能失衡了。

    皇帝毕竟年老,皇孙却还年幼。且看着还不大扶得起来,参与的政务都没有什么能拿出来称颂的点。

    比如之前贾府的事,贾母得多不待见贾赦?可一旦深刻意识到,宅中内斗造成奴仆难治,就还是下定了决心支持熙凤立威。

    黛玉叹了口气。

    贾瑛莫名其妙,既不知道黛玉为什么说那样无干的话,又不知道她为何叹气。踌躇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惜春倒是干脆,直接问了出来。

    黛玉就转过话题,又和她说之前讲解的构图之事。

    惜春就道,“姐姐说构图,就想起一件事来。我看旁人,眉眼都跟着骨相来。这脸上的‘构图’,是人骨定好了的。就是王家姐姐,上次见着,倒像是骨相变了些似的。许是我年纪小,以前记得不清楚?”

    贾瑛听得有些骇然。

    惜春怎么就能这么轻松的说起“人骨”的事情来呢?

    忍不住就道,“林妹妹你又给四妹妹买了画册回来?”

    黛玉道,“难不成等你么?”

    话未说完,就有人来找,说贾政找贾瑛。

    贾瑛只能去了。

    不多时,又有王夫人遣人来问,说要在水月庵供奉经书并长明灯,问她有没有要供奉的。

    ——打从被贾母借机夺了掌家权,王夫人倒越发做出宽厚慈和的样子来。诵经念佛、供奉僧尼更加勤谨了。

    这会儿居然连黛玉都记上了。

    但黛玉一来深知神佛是个什么来历,二来更知道水月庵是个什么货色。

    瞅瞅惜春——她现在醉心画画,倒没有和和水月庵那叫做智能儿的小尼姑玩到一起。全不说和出家相连的词语。

    但以惜春的判词,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就算不得已依然要去出家,找个正规寺庙不行么?实在不行,立个家庙也成。

    就是……

    真要贾家能保住,却要逼惜春去出家的话,想想都觉得自己是个大反派。

    心中思量,黛玉面上却是站起来道,“有劳夫人费心,家父不信僧道,早说了不往庙庵中供奉的。”

    来传话的媳妇就有些诧异,但也没多说的走了。

    惜春奇怪道,“为何姐姐不信僧道?三姐姐还给夫人抄经呢。”

    黛玉道,“我也没有不信僧道,只是……”

    对紫鹃招招手道,“你去和翡翠说,若瑛三爷回来,就说我找他有事。”

    然后又对惜春说,“夫人宽仁,见了僧尼就有施舍。但我日前教你的‘三武灭佛’可还记得?”

    惜春点头。

    她会在黛玉这儿扎根,原因很多,包括“会说历史小故事”这点。听着很有趣。

    “以史为鉴,僧人也不都是好的。多得是托了佛祖名声乱来的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