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第2章 第 2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免费阅读

第2章 第 2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一个絮絮叨叨,又有些故作高深,还有些像是在演戏的声音。

    黛玉想。

    但在这个声音的念叨下,近百年的记忆慢慢回归。

    她原本有些倦怠的眼睛一下子睁得差点儿正圆了。

    在奶娘的怀抱之中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却又在下一瞬间,就连忙扭头,将自己的脸埋入了奶娘的怀里,一系列的动作十分流畅。

    丑拒。

    不看。

    癞头和尚……所以癞头是那样的吗?父母能将这样的人请进门,也是很有勇气了。

    那些人给她找演员,找得不怎么样。

    给癞头和尚找演员,却是美化了至少十倍的。

    黛玉暂且也没管那么多。

    连忙整理自己的状态。

    从现在看来,她还真是在“重演红楼”!

    之前被召唤的时候,作为“还泪完毕的草木精怪”,回忆起“林黛玉”过往的记忆,显得颇为割裂。

    她后来甚至怀疑,自己以“绛珠草妖”的身份被召唤,就是因为《红楼》本身混乱的原因。

    以“林黛玉”的身份被召唤的话,保不定就因为记忆的模糊混乱而崩溃了。

    “绛珠妖”却可以对下凡的记忆模糊如隔云端。

    现在不一样。

    尽管作为英灵的记忆回归,之前蒙昧的记忆却也异常真实,稍稍一想,就如同又经历了一遍。

    喝奶、嚎啕、换尿布……

    这可真是太新鲜的记忆了。正常人也不会记得这么小的时候的事情啊!

    但是,比起这样的“黑历史”,身体的不适更令人难受。

    “林黛玉身体不好”,是作为英灵的时候,只存在于模糊记忆之中,根本没有真实体验感的“设定”。

    现在呢?

    虚弱、无力、胸闷。身体就像是套上了一层厚重的枷锁。

    然后是实力的问题。

    原本九级巅峰的精神力等级,被压制到了二级。比她最开始被召唤时的等级还低!

    就算她的战阶是世上仅有的几个圣阶之一,精神力被压制得如此之惨,也根本不可能用得出来啊!

    哦,不对。

    这也不是妖魔鬼怪横行,或者战火连天的世界。

    她是来追求“盖棺定论”的。

    所以,身体不好、实力限制都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她最晚十六岁就要“盖棺定论”啊!

    又不能自杀。

    要是吃嘛嘛棒喝麻麻香、圣阶实力横扫天下,她还怎么死?

    没有真正的死过,又怎么能“历史长河定生卒”,留下真实烙印,转换成历史类英灵?

    武侯他们把她送回来,那她就肯定也得回去迎战的。

    这么一想,黛玉瞬间安心了。

    虽然虚弱无力的状态还很难受。

    但想想只要忍耐十三年,黛玉感觉可以接受!

    然后,她再次想起了那丑得惊人的癞头和尚。

    她的记忆因为此人回归,在《红楼梦》中,这显然也是个奇人。

    再次扭头望去,却见癞头和尚已经在她父亲林如海的陪伴下往外走了。

    奶娘也不等她发声,就将她抱进了内室。

    内室之中,除了丫鬟仆妇,有一个病容憔悴的中年女子,和一个更加病容憔悴的幼童。

    幼童看起来,比她的境况还糟糕些。

    呼吸极细,几乎看不见起伏。

    撇开看书得来的客观认知,此时的身体也对这两人有鲜明的记忆。

    中年女子是她现在的母亲,也就是荣国府的嫡女贾敏。

    幼童是她的庶弟,小她不到一岁。

    虽是庶出,却是独苗。

    因此一出生就被抱到主母跟前。

    在小黛玉的记忆之中,母亲对这个庶弟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比耗在她身上的都多。除了奶母丫鬟带着她,反而是她父亲带她带得多些。

    前些日子,也是她父亲给她启蒙。

    ——这些真实的,和成为英灵后的经历并无不同的鲜活记忆,一点点的补全她的缺失。

    几乎令人落泪。

    黛玉因此也就不在意生母对弟弟的看重了。

    而且,不得不说,作为英灵的记忆太庞大漫长,对幼童的记忆造成了碾压。多少冲淡了她对父母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黛玉目前还摸不准,这“重演红楼”,真实到了什么地步。

    怎么想都不可能是嵌入真实历史。

    “平行世界”什么的,更只是小说中的设定。

    但也同样不大可能全是幻境。

    摸不透真假,哪怕黛玉是多愁善感之人,也多少保留着几分审慎,不会一下子就付出全部感情去体悟亲情。

    大抵因为心力憔悴,贾敏也没有逗弄女儿的心思。

    只针对癞头和尚说了句……

    “看他行止奇异,本以为是个奇人。终归也是欺人之辈。”说着,又自己叹了口气,然后道,“把大姑娘放下来,让她自个儿坐着玩罢。”

    黛玉被放到软椅上坐着,视线便陡然低了一大截。

    然后,奶娘就拿了一个雪白的猫咪毛绒玩偶来给她。

    玩偶做得十分可爱精细。鼻子和眼睛都是宝石,皮毛应该是用了貂毛,不仔细摸索都看不到接缝之处,差不多有黛玉如今整个人那么大。

    黛玉捧着玩偶,有些懵。

    又扫了屋子里的家具装饰、母亲奶娘的衣饰和鞋子一眼。

    ……应该是对应明朝那个时代?

    奶娘绣鞋的大小虽然显得小巧,却也显然还没有那变/态的三寸金莲的程度。

    以《红楼》原著展现出来的官宦女子的地位来说,得说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

    毕竟她一点儿也不想一边做奴才,一边做主子。

    但这个时代,应该有这么精细的毛绒玩偶吗?

    这里的真实度到底如何?

    不多时,林如海过来了。

    他是个清瘦俊美的中年男子,留着打理整齐的几缕长髯,看着倒是还算健康。

    黛玉确认,长大后的自己,有几分林如海的模样,又有几分贾敏的模样。

    然而但是……她的容貌其实早就定了。如今重演红楼,到底该说谁像谁呢?

    奶娘并其他丫鬟就先退了出去,让他夫妻二人叙话。

    黛玉如今只有三岁,抱着毛绒玩偶,似乎还嘀嘀咕咕的仿佛在玩,两人也就不避着她。

    却不知黛玉今非昔比,正竖着耳朵在听。

    听了几句就知道,癞头和尚是贾敏要请的,有几分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林如海也不怪她。

    主要是贾敏自己就在自责了,“……如今想来,甚是悔恨。若是当年,我不赶走你那几个身边人……”

    林如海反而安慰她道,“这都是命数。当年是要守孝,不打发了她们,还不知旁人要怎么说。”

    然后又将话题转到黛玉身上,“她今儿怎么这么安静?往常哪里肯就拿一个玩偶玩。”

    贾敏想了想道,“……别是见了那和尚的模样,被吓着了?”

    黛玉:以前是有可能的,毕竟我爱美又爱看脸。但现在嘛……其实,烽烟之中各种惨事都看多了。

    刚才非要盯着看的话,也不是不行。

    林如海仔细观察了下黛玉,“看着无妨。”

    贾敏就又说起贾母寿礼的事情,计算着到京的日子。

    林如海今日休沐,有意多陪陪母子,也就一旁听着。

    谁知没说两句,就听见说贾家的人来了。

    贾敏顿时诧异,“这非年非节,山高水远的,怎么这时候竟有人来?”

    但依然在让人把幼子抱走以后,请了人进来。

    黛玉也顿时打起精神的看着。

    她也分不清贾家派来的这两个仆妇是几等,姓甚名谁。

    但穿金戴银的,看起来比贾敏身边随侍的婆子还要富贵不少。

    再看林如海,她确认,林如海看到那两个仆妇之后,是皱眉了的。

    那两个仆妇过来,捎带了两封家信,一封是贾母写给贾敏,一封是贾政写给林如海。自然也带了些常备的礼物。

    但主要来的目的还是……

    “三姑奶奶亡故后,那莫家已有多年没与府中联系。如今姑奶奶传信说,三姑奶奶的大姑娘要出嫁,怎么也该备些礼物庆祝。这丧妇长女本就不易,如今能选个举子为婿,也算是终身有靠。”

    三姑奶奶,显然是指贾敏的姐姐。

    《红楼梦》一书之中也有写,贾敏一辈有四个女儿,贾敏最小。剩下三个都是庶女,死的也都比她早。是以,正文中虽然没写这几门的亲戚,此时会出现,也并不奇怪。

    黛玉翻了一下“这辈子”的记忆,发现还真有这个莫家。

    只是不知为何,她并没有见过。

    而且,听那两仆妇那么带着欢喜意味的一说,黛玉就发现,林如海和贾敏两人的脸色,都变得很微妙。

    贾敏尴尬过后,还是道,“是我鲁莽了,早早往京中传了信,倒是叫母亲空欢喜一场。那婚事已经退了。”

    已经纳吉的亲事都还能退?

    两贾家仆妇都一脸震惊。

    想说什么,贾敏面前,又到底没敢说。气氛一时间一片尴尬。

    倒是林如海道,“虽说婚事退了,到底仍是亲戚。只挑拣一番,做寻常家礼送去,恢复走动也是好事。”

    又很快就让人领这两个仆妇下去安置。

    等人走了,贾敏气得一拍桌案,“母亲哪里会管她的亲事!定是那王氏……偏这事,竟不能说她不对!”

    林如海道,“等礼物送去,只怕小辈还要来上门。小姑娘家没了亲生母亲,疑心后母议的亲事不好,也不能说全无道理,就是闹得太大了些。”

    贾敏露出忧色,“赵家那边,可有怨言?”

    “还行。”林如海示意道,“你平时里收了家信,哪次不赶紧看的?”

    贾敏虽然知道林如海是转移话题,却还是拆了家信看起来。

    先迅速看了一遍,眉头就舒展了几分。

    “王氏倒是生了个好儿子。如今那衔玉而诞的孩子在母亲身边养着,倒是叫她开怀。”

    但是,等看到最后……贾敏就又变了脸色。

    “二兄竟然!”

    林如海没看家信,奇怪道,“怎么?”

    贾敏深吸了一口气,“今年下了旨意,明年要从民间并官宦之家选一批宫女、女官入宫。他们已经给大姑娘元春报了名。母亲不愿,大姑娘却是自己恳求说要入宫。她才几岁,还不是听父母的意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