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望族, 第二百八十一章 双桂联芳(三)-承包大明百度百科女主免费阅读

第二百八十一章 双桂联芳(三)-承包大明百度百科女主
    内院上房乔氏被嫂子、弟媳们劝止了眼泪问起乔老太太的后事。

    乔大太太满脸感激道:“当时家里乱糟糟的你大哥刚罢了官亲戚们都冷了下来生怕拖累了他们似的不过打发管事下人来吊孝。幸好你们家大伯两口子过来又出人又出力撑场面僧道尼都请全了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场总算让老太太走的风风光光。”

    乔氏听着却是蹙眉。

    这些年乔家本就日落西山不如沈家如今更是境况不堪。

    出京这一年她好像不认识了丈夫一般。她被丈夫软禁了一年出入不得自由却连个抱委屈的人都没有。

    以前娘家还有个老太太在多少能做她的倚靠;如今老太太去了乔家上下要巴结沈家连个护着她的人都没了。

    这般想着她眼泪又下来了。

    乔二太太与乔三太太对视一眼都带了不快。

    乔二太太是为丈夫抱屈老太太停灵时乔大老爷抱病诸事不理里里外外都是乔二老爷张罗过后还病了一场如今倒全成沈家的功劳?

    乔三太太则是想到昨晚听到的传言乔老太太的私房被大房偷占了老太太正是发现才是才被气死了。

    即便晓得乔老太太偏疼亲自抚养大的孙子五哥以后老人家分私房大房肯定要占大头可三老爷也是她亲生子难道就半点不分?

    大老爷气死了老太太断送了三老爷的前程如今还跟没事人似的怎么能这样无耻?

    妯娌几个心思各异却都不约而同地在乔氏跟前瞒下此事。

    不管是后嫁进来的乔三太太还是早先进门的乔大太太、乔二太太都晓得自家这位姑奶奶看着柔柔弱弱、细声细语可并不是知情达理、晓得轻重的

    真要让她晓得老太太去世隐情说不得就要不管不顾闹起来。

    一上午的功夫乔氏断断续续的哭了好几次。

    乔大太太还有耐心每次都是软言温语地相劝乔二太太与乔三太太心里惦记着分家的事神色上带出几分不耐出来。

    落在乔氏眼中越发觉得心凉。

    前院客厅因“话不投机”沈瑞就少了言辞。沈珏行动之间观望堂兄脸色应答也含糊起来。

    沈三老爷从官场才下来还带了几分官威自觉得如此客气应付两个晚辈子侄已经十分客气。

    沈瑞却是听到沈琰兄弟就在长辈面前撂脸子委实不知礼;还有沈珏平素带了清高目中无人在堂兄面前却如此服帖丝毫没有因乔家是外家就帮着乔家说话远近亲疏可见一斑。

    沈三老爷心中也恼了神色淡了下来吩咐人去叫了子侄过来陪客自己房去了。

    乔家大哥出去访友这个时候不在家;二哥是庶出性子怯懦上不得台面;七哥年幼被叫出来陪客的就是五哥乔永德与六哥乔永善。

    乔永德出京游历数月自觉得长了见识城府见到沈家兄弟倒是没有再跟早先似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即便依旧有些冷淡可是礼数还算周道。

    乔永善则同沈瑞、沈珏兄弟熟悉的多言谈之间带了真心亲近。

    他已经听人提过沈家这几个月帮扶乔家的事对于沈家人也是感激的。即便他不忿祖母偏心堂兄可这只是小心思对于祖母去世依旧哀痛。

    不过顾及到乔永德怕触了他的逆鳞乔永善还是避开科举只提些长辈可安好、四哥抓周抓的什么之类的家常话。

    沈瑞能察觉到乔永善的亲近一一地了对于乔永善倒是多看了两眼。

    与乔永德相比乔永善为人处世要懂事的多听说读也算不错。乔家小一辈说不得以后就要看此人成就。

    沈瑞的想法与沈沧一样并不希望乔家从此一蹶不振那样的话说不得会成为二房的负担。乔家自己能立起来是最好不过。

    乔大老爷、乔二老爷两人这两年亲戚往来沈瑞见过多次乔大老爷不过是大号纨绔喜欢享乐却平庸无才;乔二老爷有几分算计可无心仕途。

    乔三老爷今日初见到底是孔孟门生乐意同人讲道理行事却不干脆首尾两端。想要面面俱到去是顾此失彼。

    乔永善聊完几句家常想到沈琰、沈兄弟。

    乔三老爷并没有跟家里人提沈琰、沈兄弟与松江沈氏的渊源不过兄弟两个是松江府人氏名字又是从玉字使得乔永善、乔永德等人也好打听他们兄弟是否出身松江沈氏。

    乔三老爷否了此事只说是同姓。

    乔永善没有多想只是想着沈年纪与沈瑞、沈琰相仿就道:“都说江南人杰地灵苏松之地文风荟萃果然不假。你们沈家各房头士人辈出不说连寒门小姓也是读种子频出我家姐夫的兄弟沈今年十六岁早先也在松江府居住你们听起来倒像是一族的可认识?”

    沈瑞想了想点头道:“倒是认识只是不熟。”

    沈珏打趣道:“表姐还没出门怎么现下就叫起姐夫来了?听说沈过了院试不好生在南边参加岁科试跑到京城作甚?功名不要了?”

    乔永善道:“婚期本定在这个月六礼都走了大半因赶上祖母西去才耽搁了。我之前也疑惑来着听说是大姐夫的意思。大姐夫说沈学的功课不扎实沉淀沉淀踏实在京城学几年等着五年后再下场也不迟。”

    沈珏挑眉道:“这番见识倒是同我家五房大族兄的意思差不多。全三哥也在京中游学明年才去应院试。虽说岁科考试是今年算起不过想要乡试错过岁科试乡试之前还有次补考也不是只有参加岁科考试一条路。”

    乔永善犹豫了一下道:“全三哥不是比我们都要年长么?这明年才参加院试他家里没觉得他晚?”

    沈珏道:“晚么?他们家大族兄当年早些二族兄好像也都是二十来岁过的院试。”

    不仅乔永善暗暗松了一口连乔永德心中也安定几分。

    实在是知晓的沈家人太过妖孽沈珞当年十四岁过院试十六岁中举;沈瑞十四岁过院试;沈家大老爷、二老爷当年也都是少年秀才、举人;沈家的状元公是弱冠之年中进士。

    就是沈琰、沈兄弟两个虽不是沈氏族人可沾了个“沈”字也都是不俗一个二十岁中举一个十六岁过院试。往上论起来已故祖父生员已故父亲举人也是拿得出手的香子弟。

    即便性子高傲的乔永德想到沈家人时也隐隐地自惭形愧。

    实际上十六岁能成为童生还算是体面不过是与沈家对比之下相差太多且两兄弟之前将目标定的太高才使得堂兄弟两个失了平常心。

    厅上气氛的微妙变化沈瑞有些察觉微微挑了挑嘴角。

    乔永德年长一岁学会克制不错不错。

    毕竟是亲戚家要是乔永德撕还是摆出熊孩子嘴脸连面上情都不愿维持那沈瑞也不会受着。那样的话说不得会让沈珏为难。

    姑太太门沈瑞又是过来送谢礼还有沈珏这个便宜“外甥”过来乔家这边自然留饭。中午准备了丰厚席面只是因孝期的缘故没有上酒。

    内宅不必说几位太太心中再是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好生哄着乔氏。

    患难见人心不管分不分家沈家这个靠山可不能丢了。

    前院这里乔大老爷没有出面乔二老爷出去应酬去了乔三老爷倒是出来带着两个子侄怕陪沈瑞兄弟用饭。

    客院北房。

    白氏辗转一夜没有睡好精神就有些不足只是想着客中保不齐乔家几位太太有请就早早起了。

    至于客居不安之事沈琰倒是安抚了她一顿只说是找个合适的院后会就近赁房而居搬出乔家。

    白氏的心事去了一半总算觉得松快许多。她拿了自己的首饰匣子在里面挑拣了一番。

    昨日到乔家因乔三老爷夫妇苦祭伤心加上旅途劳乏乔家并未举行接风宴。

    白氏母子除了乔大老爷夫妇、乔二老爷夫妇之外在京的其他的小辈都没有正式相见到时候少不得要预备表礼。

    在来京途中白氏就跟乔家的婆子打听清楚了各房头的人口心中有数。

    东西都准备好白氏自己也拾掇得清清爽爽可直到中午婆子们送来席面却也没有提主家相互请给他们母子接风之事。

    怠慢到这个地步白氏只觉得心口疼的厉害可当着儿子的面她却一个字都不敢说怕说了使得儿子伤心。

    沈琰倒是没有多想他之所以没有现下就出去找房子就是想着乔三老爷刚京总要忙上几日自家就不去捣乱了。

    至于沈想着早上无意在房外头听到的那一耳朵对于乔家今日没个正经主人待客便也以为晓得内情。

    虽是满心好奇乔家几位老爷的纷争后续可因沈琰教导在前沈就也熄了八卦之心一家三口用了饭后就自觉地读去了。

    虽说他如今算是游历在京并不打算参加下一科的乡试可如此一来五年后那一科自然是更要有把握一些才好。

    沈不再是昔日那个在乎祖宗姓氏、满心怨愤的鲁莽少年而是晓得功名仕途的重要。

    松江沈氏的发迹源自于祖宗沈度、沈粲兄弟双学士沈家二房如今在沈家九房中独占鳌头源自于二房已故三太爷与两位老爷父子三进士。

    身为旁枝的沈理早年连吃饭都要族亲接济一朝成为状元就能娶高门之女入翰林为官。

    看着兄弟如此勤奋自觉沈琰的脸上满是欣慰。

    少年丧父沈琰亦父亦兄的地兄弟教导大原还怕他性子倔、死钻牛角尖、偏了性情如今看着他周身阴郁散尽性子也越发开朗沈琰也是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科举功名都是以后的事眼前却是要好生规划京中生活。

    他们母子三人离开松江时家底积蓄就用的差不多还是得了董夫子馈赠在南京时才得以安顿下来。

    不过银钱有数沈要上学沈也要投文会友为了防止坐吃山空沈便给房东家的监生少爷做了帮闲时而代笔润文之类。

    那房东家是商户人家前头生了五、六个姑娘人到中年才生了这一儿子自是百般溺爱身边请的伴当也都是顶着秀才功名的读人沈琰颇得看重每月也能有几两银子进账。

    乡试时沈琰不过是抱着试试想法没想到运气来了出的题目正好是他之前曾做过的顺顺当当地过了乡试。

    至于房东夫妇见沈中了举人则厚赠了一笔银子。

    等到沈琰与乔家长女的亲事定下那房东更是拉着儿子说什么也要让儿子拜在沈琰名下做弟子。

    说起来那监生少爷不过比沈琰小三岁不能说不学无术可也不像是能走科举仕途的模样。

    沈琰自然不肯收无奈房东却是心诚两口子轮番上门礼物一次比一次丰厚。

    沈琰被纠缠的实在无法加上母子三人在南京这大半年多受这户人家照顾说起来对方也有援手之恩便勉勉强强地认了学生。

    这家的“拜师礼”倒是大方除去贡院附近一座两进宅子外还有白银五百两。

    沈琰推却几番只得收了却是心下难安对于那便宜学生倒是生出几分认真来。想着总要教导处点成色来也不枉师生一场。

    不过这边刚严厉管教半月那边学生家长上门。

    两口子也知晓儿子的德行实不是读材料并不勉强。就是两口子眼下这一摊商铺买卖以后也没打算让儿子接手已经买了几处庄子只想要让儿子改换门庭做个太平乡绅。

    夫妻两个死皮赖脸先前非要让儿子拜在沈琰门下是想要求沈琰以后对自家儿子庇护一二。

    商户下贱即便有几门姻亲也都是看银钱办事。不防他们侵产就差不多了遇到事情哪里能指得上?

    之所以如此信任沈琰这是沈琰的行事为人都在夫妻两个眼中。

    身为儿子侍母以孝;身为长兄待兄弟耐心友爱;即便是读人也没有那些穷酸气待他们商户人家也能客客气气的。接了他们家的聘请陪着他们家儿子不像旁的帮闲那些撺掇他们家儿子胡吃海喝、花天酒地糊弄几个银钱反而还有几次暗中提醒他们夫妻两个。

    这样的人品就让夫妻两个生了指望。

    沈琰听了夫妻两个初衷心下难安自己不过是小小举人庇护自身犹不足哪里有能力庇护旁人?

    可是在房东夫妇眼中举人就已经是官身何况是做了提学女婿的少年举人?那定是如同旁人说的前程锦绣早晚进士及第。

    沈琰与他们说不通只能苦笑不过从此倒是不再勉强那监生少爷读。

    反而在与家中南京的几个同年交际时他都懈了这便宜弟子在侧使得其与几位同年都混了个眼熟师伯、师叔地认了好几个。

    这次沈琰随乔家人上京房东夫妇又准备了丰厚的仪程那便宜学生雇了船送到了百里外嚎啕相送倒是真情实意地舍不得。

    这家的几次馈赠加上沈琰跟在乔三老爷身边得的一些人情往来一起也将千两银子。北上时除了留下一百两花销外其他的都让他换成了金子便宜携带。

    除了需要赁房子之外他们兄弟两个要需要预备束惰。

    他已经及冠之年乔家娘子也十六岁等一年孝满后就该操办亲事还是一笔开销。

    都说京城居、大不易即便眼下有余钱沈琰也不敢安心乔父去世后他们母子三人过了几年窘迫日子他倒是不觉什么可舍不得母亲与兄弟吃苦已经再盘算有什么法子钱生钱了

    appappshuzhanggui.net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