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拾缘记, 第26章 旧识-拾缘记免费阅读

第26章 旧识-拾缘记
    正说着,外间有人说话。

    守门的丫头道“安嬷嬷怎的来了?”

    安嬷嬷笑问“颜家那熹姐儿可在这里?”

    “在里面同姐儿们玩耍,嬷嬷找熹姐儿何事?”

    安嬷嬷就往里面来,只说“没什么,我家夫人瞧上了那姐儿帕子上的花儿样,回去念叨了一晌午,我便过来问问,画个拓本回去。”

    君熹下了炕,撩开帘子出来,果见李夫人身边的嬷嬷往里来,忙迎过去,福了福,道“嬷嬷找我?”

    安嬷嬷回了礼,开门见山“姐儿晌午那方帕子还带在身上么?”

    “在。”君熹点头,笑着从怀里掏出一方帕子,放在手中轻轻展开,递到安嬷嬷面前。

    安嬷嬷笑着接过来,仔细瞧了瞧,摇摇头,愁眉苦脸道“姐儿这手真巧,老奴可拓不出来这花儿样。”

    君熹只道“只我这帕子用了许久,料子也差,不好拿出去送给夫人,夫人若是喜欢,君熹自将花样画下来给夫人送去便是。”

    那嬷嬷眉眼见笑,伸手将她搀住,急匆匆拉着君熹便往外走“如此甚好,姐儿若无事,便同老奴回去,画个样子。”

    枣儿在后面追上去,伸手要将她拉开“你这嬷嬷怎么如此粗鲁,一个花样子,怎么这么急。”

    “小姐姐不知道,有些事是个一时头脑发热的事,过了这新鲜劲儿就不好了,就像有些事儿,不知道还好,一旦知道了,这心里就放不下,睡不着也吃不好,连口水都不乐得喝。”

    枣儿好笑“你这说的,倒像是女儿家的小心思。”

    君熹回头瞪她“胡说。”

    枣儿便笑着低下头去,不再多说。

    郑玉儿出得外间,见三人匆匆离去,问那丫头“这是作甚?”

    丫头便道“说是那李夫人瞧中了熹姐儿的花样子,找人去画一份。”

    郑冰儿听得,翻了个白眼,不屑道“还说什么京城来的,连这廉价东西都稀罕,真寒酸。”

    郑玉儿看了她一眼,目光扫过她手里的帕子,眉心轻轻一皱。

    郑冰儿察觉,将手往身后一背“看什么?”

    “姐姐绣腊梅作甚?”郑玉儿不解道。

    “怎的?我瞧着那院里的腊梅开的好,绣一朵又如何?”

    郑玉儿只好道“没什么。”

    李夫人住在西跨院的房,穿过小花园便是,可那嬷嬷却故意绕开了花园,从游廊一路过去,似乎专挑人多的地方走,君熹心中不解,却并未发问,只同枣儿递了个眼神。

    枣儿会意,故意问道“嬷嬷可是平常便走这条路,那可绕了大圈子了,只从花园里穿过去省不少路。”

    “多谢小姐姐提醒儿。”安嬷嬷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就道“寻常也走花园,只这会儿落雪,花园里没有挡雪的地方,恐淋着姐儿,就绕了个远路。”

    君熹明了,便道:“夫人早先称身子不适,这会儿可好些了?”

    “劳姐儿挂牵,夫人是老毛病了,不妨碍。”那嬷嬷一面说着,一面撩开回廊的风帘,躬身侧到一旁,待君熹过去了,这才松开手,跟上前来。

    绕过迎门,屏风后丫头簇拥着过来几个人,正是在老太太院里说话的郑氏几人。

    君熹让开路,在一旁站了,向众人行礼:“母亲,二舅娘,三表姐。”

    郑氏看着宋嬷嬷一愣,问道:“这是去哪里?”

    “夫人瞧中了姐儿帕子上的花样,着老奴来请姐儿过去拓个样子。”宋嬷嬷倒十分坦荡,眉宇间的从容之气,竟比郑家的一干主子还要有气度。

    君熹暗中瞧着,上前一步将帕子取出来,递给郑氏瞧:“便是这春花翠英仙鹤图。”

    郑二太太同郑三姐儿也凑过来看,郑二太太叹道:“是好看。”

    郑氏不疑有他,笑着还回去:“我此时倒也无事,不防我与熹姐儿同去,这孩子小,不会说话,省的到时候冲撞了夫人。”

    “夫人气。”宋嬷嬷不动声色往旁边迈了一步,轻巧将郑氏伸过来抓君熹的手挡了,勉强道:“我家夫人只请了姐儿,老奴不敢擅专。”

    郑氏收回手,脸色便有些不好看,讪笑两声:“既然如此,便让熹姐儿去一遭,哪里不周,还望您与夫人,多担待。”

    宋嬷嬷点头,福了一福,回身对君熹道:“姐儿,走吧。”

    君熹同郑氏等人告了辞,匆匆跟着宋嬷嬷去了。

    李氏回到房中,越想越是心中难安,又见外面雪越下越大,唯恐颜家的这会儿要走,宋嬷嬷过去扑了空,急的不停地踱步,往外头瞧了几次,也不见人影,心中更加焦灼。

    左右等人不来,李氏叹了口气,自去里间取了大氅穿上,推门就要出去迎。

    院墙外传来细微的说话声,脚步声在门前停住,宋嬷嬷带着一个姐儿拐了进来。

    李氏站在廊下,远远看着君熹进来,这一瞬,竟恍惚瞧见了宋氏小时候的模样,眼眶一热,泪水便顺着眼角掉了下来,幸而隔着假山,那边瞧不见此处有人,忙别过头拭去。

    宋嬷嬷关了门,三人从小路过来。

    君熹先上前见了礼,目光落在李氏的大氅上时愣了一下,却也没失了分寸,规规矩矩唤了声“君熹见过夫人。”

    李氏苦苦一笑,拉着她的手好好看了看,方止住的泪又在眼眶里打起了转儿,仰起头看着房檐,一时情绪不能自已。

    君熹被她紧紧握着,心中有所觉察,未开口,只听李氏颤抖着声音道“你与你母亲,十分像。”

    “您认识家母……”君熹自然知道她说的不是郑氏,当即有些愕然。

    李氏轻轻搓着她的手,那小手白嫩柔软,显然没做过苦活,一颗心堪堪落了地,又察觉那手凉的很,忙回过神来,带着人进了屋“先进来,进来再说,好孩子。”

    枣儿欲跟,宋嬷嬷轻轻将她拦住,低声道“让她们娘俩,好好说说话儿。”

    二人自炕上坐了,郑氏只不住的叹气。

    郑氏道“好孩子,你该唤我声姨母。”

    君熹抿抿嘴,怯生生当真唤了句“姨母……”

    郑氏听得,莞尔一笑。

    “我同你娘,自幼便在一处,我长她三岁,出嫁后,家中老爷外任,便去了山西,如此一去,便是八年,再回来时才知她嫁来了金陵,这几年我同你母亲常书信来往,知她生了女儿,取名君熹,乃是日光初现如君子坦荡的意思,我只想着来见她,看看她过得好不好,谁知……谁知老天他……他不开眼……”

    郑氏说着,便哭泣起来,君熹亦跟着伤感,默默垂泪。

    “我初到此地,居在这郑家,知晓郑家的姑娘嫁到了颜家,不曾想,竟是同一个颜家……”郑氏苦笑着摇头“你且说,是不是造化?你母亲去世不过三个月,他怎能就另寻了新欢,不顾文人的体面!”

    君熹垂着头,一言不发。

    “好孩子,你过得好不好?他们可有亏待你?”郑氏忽然问道。

    君熹似乎有所顾虑,面露犹豫,轻轻摇了下头“一切,都好”

    “好,好……”郑氏喃喃念着,若有所思,又道“我自来金陵这几日,便一直托人寻你的音讯,也是前几日方才寻到,你既一切都好,他们也算还有些良心……”

    “姨母!夫人……”

    君熹忽然站起身,扑通一声跪倒在她膝下,声音哽咽着道“求您救救君熹……”

    郑氏被她吓了一跳,慌忙要将她扶起来“怎么了?怎么了这是?”

    君熹抬起头,惨白的一张小脸“夫人,求您,救救君熹……”

    落雪声盖过了房中窃窃人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枣儿在偏房里坐着,手里捧着一杯热茶,一边留意着正房的动静,眼珠不时瞄一眼宋嬷嬷,宋嬷嬷在炕上盘腿靠着,手里拿着一件衣裳缝缝补补。

    “这人,就像件衣裳,尤其是咱们这些做奴才的。”宋嬷嬷道。

    枣儿被茶水呛了一下,点头“嬷嬷说的是。”

    宋嬷嬷抬头看了她一眼“做奴婢的,这辈子都身不由己,早先跟这衣裳一样,挂在架子上等人挑选,有人来了,瞧中了,便带回去,穿上两天觉得不跟时兴,便弃了买新的,这富贵家尤其,你说是不是。”

    “嬷嬷说的是。”枣儿笑着点头。

    “也有的人,买了衣裳不穿,拿去送人的。”

    枣儿将杯子放下,闻言就道“那衣裳肯定是好的。”

    宋嬷嬷略一沉吟,摇头“也吃不准,瞧着是好的,指不准里面就有生麻掺和着,穿在身上一时没什么,不提防什么时候就伸出来扎你一下,要找时,还真不好找,真找着了抽出来,一根连着一根,盘根错节,这衣裳就废了,你说是不是。”

    枣儿按着杯沿的手一顿,继而一笑“嬷嬷说的是。”

    宋嬷嬷放下针线,看着她道“所以这衣裳拿到手里,别着急穿,先试探试探。”

    “嬷嬷试探过了?”枣儿道。

    “我这人念旧,不怎么穿新的。”宋嬷嬷掸了掸衣角,抬头冲她一笑。

    枣儿“我们太太也是,是个极念旧的人,若是那款式不跟时兴了,就将料子改成别的,总有她的去处。”

    “呦~还有这法子。”宋嬷嬷觉得新鲜。

    “那可不,我这身上的衣裳,皆是穿了几年的,可都是我们太太亲手做的。”枣儿说着,凑到她跟前给她瞧,笑着道“我们太太手艺是不是很好?”

    宋嬷嬷只低头瞧了一眼,口中道“是好。”再抬起头来时,方才的戒备便不见了,勾起嘴角对着她舒心笑了笑。

    枣儿这时也方才真心的笑了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