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金错将军,是真的出色,否则也不会跟着邓健“东征”一次就脱颖而出。</p>
只是霍宝想起徒三,道:“或许是舅舅那边……”</p>
眼见皇帝对金家越来越无情,金家背弃大宁也是早晚之事。</p>
滁州军这边有降将,徒三那边也少不了。</p>
不说别的,就说红楼世界的四国八公十二侯,有几个在滁州军这边见着了,更多的还是没有影子,说不得正是在亳州军那边。</p>
霍五也是偶尔想起。</p>
就算金错能因功劳得封开国郡王,那也是他的本事。</p>
只是……</p>
“怎么会没有你表叔?”</p>
霍五带了不解。</p>
他视子如命,自不会觉得霍宝之前托梦之类的是在编排瞎话,只当是老天预警,不免带了担忧。</p>
霍宝也缄默下来,是有些奇怪。</p>
邓健这样人才,\b正是乱世逞英豪的时候,不会泯灭与众人。</p>
可是四王八公之中,并无邓姓。</p>
至于十二侯,以邓健的能力,怎么会流落为三流元勋。</p>
那是没有投徒三?</p>
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p>
徒三之前带了乡勇是打着“收复”曲阳的幌子回乡,为了扩充人手,主动进了黑蟒山。</p>
即便是没有霍五父子,以徒三的口才与能力,说不得说服马寨主下山也是早晚之事。</p>
即便马寨主那边犹豫,杜老八那边林师爷、薛彪两个都是惦记下山的,说不得也会到徒三麾下。</p>
反倒是邓健这边,骨子里傲气,待人也清冷,是个慢热之人。</p>
没有霍五父子之中牵线,他哪里会将徒三看在眼中?</p>
过后就算有霍五父子牵线,邓健也没有太将徒三当回事。</p>
当初所谓投徒三,实际上投的是在淮南道有善名的柳元帅。</p>
所谓“投靠”,更多是结盟,之所以痛快送了两万多兵卒出来,也是因曲阳一县之力能养的兵卒有限。</p>
邓健要是不分兵出来,也马上就陷入粮食危机。</p>
要是邓健当初没有投邓健,那一方是官兵,一方是白衫军,总要一战。</p>
徒三既能“收复”曲阳,占据滁州,那邓健也就成了炮灰。</p>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种种原因,邓健也是如这世一样投了徒三,只是因性子缘故,早早战死沙场。</p>
或许有追封,可是没有后人承继,也就是个虚名,没有位列四王八公。</p>
或许没有追封,直接被人遗忘。</p>
这两种可能都有可能。</p>
王朝更替,不知多少将士会被碾为齑粉。</p>
想着邓健的好战,霍宝不由揪心:“表叔那边,爹也好好劝劝……如今将军们也历练出来了,不必身先士卒……”</p>
霍五神色郑重,点头道:“之前就劝过,回头我要跟他再说一声……”</p>
霍家父子虽与邓健是半路认的亲戚,可两家情分实在不浅。</p>
霍五是个念人好的,知晓自己如今稳坐滁州军当家人身份,邓健居功至伟。</p>
邓健一个,马寨主一个,都是自己有本事挑起一滩事的人。</p>
要不是这两人相让与支持,滁州军也不会发展得这么顺利。</p>
“你六叔也好,你表叔也好,都与咱们父子有大恩,小宝你要记住,就算日后爹犯糊涂了,你也得提醒爹……”</p>
霍五想起如今大宁皇帝与后族的关系,很是唏嘘,对儿子交代道。</p>
霍宝点头道:“爹放心,儿子都记在心中……”</p>
真要论起来,朱太祖诛杀开国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子病故,太孙年幼的缘故。</p>
朱太祖担心日后主弱臣强,才找借口屠戮功勋。</p>
到了老爹这里,已经未雨绸缪限定私兵,也开始了军校。</p>
该平衡的平衡在前头,该做的做的,也会是图个善始善终。</p>
实在不行,也是尽过心了。</p>
说的也瞧,在金陵霍五父子提及徒三时,徒三在徐州也想起这个外甥。</p>
*</p>
徐州,知府衙门。</p>
徒三这个亳州军之主,如今占据亳州、楚州、颖州、徐州四州之地,麾下兵马也过了十万,有些霸主模样。</p>
只是柳氏还在孝期,徒三至今还没有一儿半女。</p>
乱世之中,缺少继承人,让人如何能安?</p>
幸运的是,到了徐州后,终于有了徒大嫂与铁蛋的消息。</p>
徒大哥是八年前旱灾时疫去世,当时死的还有徒老爹、徒老娘,过后徒大嫂就带了儿子依附娘家,徒二远走他乡,徒三则被乡人介绍去了东山寺为沙弥。</p>
徒家四分五裂,亲人生离。</p>
等到去年徒三从东山寺出来,就叫人去大嫂娘家所在的村里打探,可消息是阖家为避旱灾与时疫逃荒去了。</p>
去年说是得了消息,铁蛋随着舅家在淮安。</p>
徒三派了人去淮安接人,还专门给金陵去了消息,告诉霍五父子这个好消息。</p>
没想到随后就赶上朝廷平叛军要南下,淮安不少百姓为避兵祸离开。</p>
叔侄俩再次错过。</p>
直到徒三得了徐州,名号也传了出去,徒大嫂的弟弟打听清楚,才带了姐姐、外甥来徐州来投奔。</p>
一家人拖家带口过来时,与逃荒的难民无异,很是狼狈。</p>
幸好徒三早记得这个侄儿,手下也知晓有徒铁蛋这个人,放人进了知府衙门。</p>
如今骨肉团圆。</p>
对于亳州军来说,意义又不同。</p>
徒铁蛋今年十七,已经成丁,又是徒三的亲侄儿。</p>
这样的继承人,说起来比才落地的奶娃娃更让人心安。</p>
不说别人,就说弥勒教教主,弄住天大的动静,可是一朝身死,独子年幼,之前势力立时分崩离析。</p>
就是徒三这里,也是真心欢喜。</p>
徒铁蛋人如其名,身形高大,长得结实,再到校场一比试,一人能摔倒好几个。</p>
越是走到这一步,越是知晓亲族的重要。</p>
就是长嫂,徒三也充满感激。</p>
八年前长嫂才二十多岁,想要再走一家也容易,却是没有走道,而是依附娘家,纺线织布拉扯到儿子。</p>
还有铁蛋的舅舅,肯照拂守寡的妹妹,抚养外甥,论起来也是徒家的恩人。</p>
只看徒铁蛋能长得这么结实,就是没有被亏待的。</p>
一时之间,徒三对方大舅一家极为礼遇。</p>
方大舅早年跑过商,待人接物十分圆滑,到了徐州没多久,就被委以重任,在亳州中后勤做个小头目。</p>
徒大嫂方氏则被迎进知府衙门。</p>
知府衙门,本就有柳元帅留下的遗孀,韩太夫人与韩太姨娘,都是柳氏的长辈。</p>
如今多了方氏这个妯娌,柳氏也是客客气气的。</p>
柳氏贤惠,并不拦着丈夫纳宠,如今后院侧室偏房也好几个了。</p>
有柳氏的亲表妹韩氏,还有柳氏的嫡妹小柳氏,还有卫海、卫江的胞妹卫氏,还有江平的堂妹江氏……之前在滁州就服侍徒三的女婢王氏,如今也是开脸做妾……</p>
其中韩氏、小柳氏身上都带了父孝,名分上跟了徒三,还没有同房。</p>
柳氏知晓自己身体的毛病,宫寒难以受孕,倒是一直惦记收养子之事。</p>
之前她看好霍宝,可随着滁州白衫势力扩大,也就熄了这个心思。</p>
如今来了徒铁蛋,却是最好的养子人选。</p>
因为待丈夫说想要收侄儿为养子,柳氏毫不犹豫的应了。</p>
徒铁蛋改名为徒勇,正式认了叔叔徒三为养父,柳氏为养母,成为亳州军少主。</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