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
一天之后,黑老的身影消失,甄诚的神色由恐慌变得安宁。甄诚庄严的端坐在蒲团之上,五行灵力在甄诚的身体周围欢乐的跳舞。
两天之后,甄诚的面部表情松弛,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修仙问道的思索之中。
修真者有家嘛?修道者还有家嘛?在修真界,家是何物,难道这就是对凡人修仙的惩罚嘛?难道这就是修真,修道嘛?修的是何种真,修的是修种道,为何到头来自己且成为了孤家寡人?
甄诚陷入了家的泥淖,因为七情六欲都可以在家这个载体中找到。而家,这个最普通的符号,也承载着道。
道是无处不在的,不需要刻意寻找,就可以发现。
无情道,难道说的就是修道者嘛?
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然比起天道来,自己更加无情,此时的甄诚变得迷惘起来。一向自认善良多情的甄诚,突然发现自己很无情。
是啊,比起天道来,自己更加无情,修道者更加无情。甄诚突然叹了口气,眼神中的苍桑显而易见。
天道如果真的无情,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痛苦?甄诚就像第一次听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陷入有情与无情的挣扎之中,难以自拔。
太阳东升西落,又一天过去了。一天一夜,甄诚弄明白了一句话,天道的无情,恰恰证明了天道有情。甄诚此时才赫然醒悟,修道者才是正真的逆天而行,才是天地不容的存在。
此时甄诚也明白了,为何黑老告诉自己,要想摆脱心魔,便要领悟为何道中有魔,魔中有道,魔到尽时便是道。
然甄诚不明白的是,为何总有人说,修道者修的乃是至情之道,为何古修士们能让后人留下那么美好的记忆?
一样的修道,一样的人族,同一个地方,为何别差如此之大?
甄诚并不知道,他的善良,帮助他度过了心魔劫,但也同时引来了另一个道劫,凡心劫。
心魔劫,这从上古时期就让道修一脉人人闻之变色的道劫,也是古修最后灭迹前都无法跨过的鸿沟,甄诚轻松跨越了。
而凡心劫,对于心地善良的甄诚而言,才是真正的考验。
修真者也一样拥有七情六欲,想要跨越凡心劫,那比摆脱心魔劫还要困难重重。
泪水瞬间打湿了甄诚的双眼。繁杂的记忆,潮水般涌来,那一张张脸孔像扑克牌一样不断的切换,甄诚深深的陷入到悲伤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心又一次乱了,三天之后,甄诚才意识到,自己的衣衫因为泪水而变得湿漉漉的。
再次诵读《太上清心咒》,声音没有先前那样急切,甄诚似乎又悟到了什么。
一天之后,甄诚的双眼再次变得坚定,只是双眼中的苍桑之色显而易见。
黑老的点拨,让甄诚走上了一条与钟大磊等人不同的结丹之路。
上古大能在结丹前,都会像甄诚这样顿悟很久,洗脑清心,结出至纯至洁的金丹。
修真之城的很多人,结丹的时候,往往*之过急。成功固然成功了,但却为将来结婴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如果没有黑老,甄诚的成就,也许只能是五个金丹的水平,因为黑老的存在,甄诚正在复制战帝当年走过的路。
略有不同的是,战帝以无情杀戮入道;而甄诚却是怀揣着有情修真。
灵峰洞府的四壁之上,影印着甄诚的法相,生死,极悲,极怒,极喜,极乐,甄诚在这短短数天时间之内体悟得通透。
一股清风袭来,带起甄诚的头发,衣角,恍惚间,黑老看到了当年的战帝。
“可以结丹了!”轻声提醒,仿佛跨越万年,黑老那苍老的虚影不断的晃动,帮助甄诚搅动着已经汹涌澎湃蓄势待发的五行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