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125 生活所迫,摇尾乞怜-历史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秦戟免费阅读

125 生活所迫,摇尾乞怜-历史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秦戟
    125生活所迫,摇尾乞怜

    天幕之上,叶昊正在述说秦桧的生平来历、丰功伟绩。

    秦桧,字会之,生于黄州,先居住在常州,后徒居江宁,遂为江宁人。

    虽然父亲秦敏学走过两任县令,却大概没给秦桧留下什么家底,导致秦桧这个小小的“二代”居然要做私塾先生,靠微薄的束脩过日子。

    为此,秦桧曾吟诗一首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那时候的秦桧,大概还没想到,自己也有发达的一天,只是想当个富家翁、能实现经济自由而已。

    但,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翔总会发臭的。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算是在教育系统内螺旋式上升了一下。

    这两个职务,其实也只是个大一点的“猢狲王”,算不得什么高官,而且可能是因为接触的圈子比较窄,彼时的秦桧颇有些书生意气。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初,秦桧上奏,认为对南犯的金军不宜显示出太怯懦的态度,使自己的力量削弱。

    十一月,金兵包围京师汴京,派使索求三镇,秦桧上书言军机四事: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赵佶嫌他多事未予答复,只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不久改为干当公事,隶属河北割地使张邦昌。秦桧认为此职专为割地求和,有违自己的主张,三上奏折请求辞去此事。

    后来,赵佶坚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求宋金双方息兵,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不同意。

    汴梁失守后,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赵佶、赵桓被废为庶人,莫俦、吴开从金营回来,传金军元帅之命要推立异姓为帝。监察御史马伸主张共进议状,保存赵氏江山。秦桧表示支持,遂写议状,上书金帅乞立赵氏为帝,被拘押在金营。

    四月,义不投降的秦桧,和赵佶、赵桓共同踏上了“北方十年游”的旅程。

    视频中,秦桧面对金人,侃侃而谈,义正辞严;对老赵家的皇位的正统性,一力维护,忠君爱国;对如何阻击金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才干练达;拒不接受“割地使”这一屈辱性的卖国官位,人品高洁。

    如果放在治世,必为治世之能臣;放在乱世,也是大宋集团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家,名相王珪的后人,已经很“明智地”变为“良禽”择了金人这根好木头而栖了,他还是全了君臣之义,毅然北上。

    赵佶:“秦桧,当年我还是比较看好他的。”

    赵桓:“孤苦无依之时,尚有人不离不弃,我赵宋恩德未溟、国祚当续啊!”

    秦熺:“父亲,当年您还那么刚呢?”

    秦桧:“谁人年少不轻狂呢,都过去了哈!”

    秦熺:“难道,这次评论的奸臣,并非是父亲?”

    秦桧:“且看看再说。”

    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如果只看当时秦桧的表现,给秦桧一个“抗金义士”的称号,不过分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秦桧变成了一个坚定的主和派呢?

    生活,必须是生活!

    毕竟,一个在温暖繁华的南方生活了半辈子的人,未必能扛得住北国的寒冷;一个吃惯了稻米菜肴的宋人,也不一定能有牙口啃食骨头上的那几乎看不见的肉丝——吃肉是不可能的——金人远没有很富裕到要给囚犯吃肉的程度!

    赵佶、赵桓已经彻底投降,没什么利用价值了。之所以不杀他们不是金人怜悯,更不是为了表现什么仁义,只是为了有个抓手、有个理由,时不时地可以拿出来恶心南宋一下。

    操作的好了,还能引起南宋的内斗,实在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但,其他臣子不一样。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我出人,你出钱,大家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强就ok了。如果你这家公司倒闭了,我也没理由陪着你一起死,对吧?

    不知道秦桧是不是听过“gliaffarisonogliaffari(生意就是生意)”这句话,但无疑,他这样做了。

    因为文笔好,也因为其妻王氏的赞助,秦桧很快就在被掳的宋人中脱颖而出,成了挞懒的座上宾。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陈过庭等人都流放到东北的显州,唯独秦桧却在挞懒的卵翼之下,留在燕山府,先充“任用”,后任命为“参谋军事”。

    因为参谋的好,有一次金兀术(完颜宗弼)还特地宴请秦桧,而“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贵戚王公之姬妾”。

    说了什么,咱们也不敢胡乱揣测,但大概是说些南南北北的小事,无关大局的啦!

    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大展神威、天神附体,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携家眷离开金营,取道涟水军水砦,来到了临安,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宋国!

    “秦桧是绝世猛将?没听说过啊?”

    “放屁!你说是岳飞能做到我相信,秦桧有这个本事?”

    “看把他能的?他怎么不说万军之中取金兀术首级了呢?”

    “金兀术可能不会同意吧?”

    “当然不同意了,再苦的苦肉计也没有把主将的脑袋当信物的道理!”

    “那就是,秦桧他麻痹,咳咳,麻痹了敌人,玩了一出金蝉脱壳?”

    “嗯嗯,秦桧他很麻痹!”

    秦桧是不是真的自己逃回来了,其实不重要。

    甚至,秦桧是不是真的金人的卧底,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金、宋双方都有和谈的意愿!

    赵构就是一怂包,时时刻刻想着和谈自不必说;金人也处于前方战事不利、后方不宁的局面中,也想“以和议佐攻战”。

    就像郎有情妾有意的金莲妹妹和西门大官人,这个时候,只需要王妈妈居中牵线、巧加联络即可成其好事,谱写一曲伟大的恋情。

    于是,秦妈妈,于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升任参知政事,八月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

    并提出了可耸动天下的二条妙策: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

    此二策一出,风云变色,九州震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