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第96章 第 96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下载免费阅读

第96章 第 96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下载
    ()  整个大观园的气氛都怪得无以言语。

    宝钗这几年的所作所为,贾家稍微有点脑袋的人,都知道她意在宝玉。

    贾琰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他其实有脑子,但是眼睛被糊住了。

    宝钗年已及笄,可以说将最适合议亲的年纪都耗在了宝玉的身上。可贾母反对也就罢了,元春都示意和让宝玉择选湘云?

    晚上到贾母那儿请安的时候,所有姐妹的都有几分小心翼翼。不管说什么,似乎都很尴尬的样子。

    甚至迎春整个人都有些懵——元春支持湘云和宝玉,这是她从未想过的剧情!

    宝钗一时间都调整不过来,平日里最是圆滑的一个人,这会儿却十分沉默。表情也有些紧绷。

    就连素日里大大咧咧的湘云,她之前也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到了一点,这会儿被元春的赐礼挑明,也难得的有些不自在起来。

    唯一一个喜气盈面的也就是贾母了。

    *

    和书中不同。

    书中贾母和贾政都是属意“木石前盟”的,这时候,“金玉良缘”本来没多少胜算。哪怕是王夫人起势都一样。

    元春对“金玉良缘”的表态支持,让贾政的态度变得晦暗不明,加上贾母年事渐高、力不从心,“金玉良缘”就渐渐压过了“木石前盟”。

    现实之中呢,王夫人因为失去了管家权而没落。

    但作为元春的生母,大势尚在。作为宝玉的生母,在宝玉的婚事上,总不可能不让她出面,也就有话语权。

    而贾母并不能完全替湘云做主——史家并没有多少再次和贾家联姻的意愿。贾母其实已经去史家暗示过了。但史家并不是很愿意。

    所以,在宝钗和湘云之间,本来还有得拉锯。

    元春的赐礼在这个时候,就打破了平衡。

    贾母已经让人将消息传给了王夫人。王夫人知道了元春的示意,气得都没能维持住慈爱仁厚的风度,在自己的房间里连续摔了三套茶具!

    这会儿,贾母才不会去管宝钗是不是强颜欢笑呢。

    也不管其他的姑娘们,是不是尴尬到想用脚抠出大观园。

    她先夸奖了一番湘云探望宝玉的心意,称颂了一番元春,就推说史家来了人,说家里有事,要送湘云回家去。

    素日里都不想回史家的湘云真切松了口气。

    但在同时,湘云的心底,又泛出了几分莫名的愁绪。

    她也不是傻子,事情都这么明显了,让她这时候匆匆忙忙的回家,就是要和史家正式议亲了。这正式议亲的时候,她作为待嫁的姑娘家,肯定不能住在议亲对象家里。

    对宝钗也是……

    湘云视宝钗为姐,但这件事,她又说不出道歉的话来。

    她其实也是这一次,才真明白过来,宝钗想嫁宝玉。之前顶多就是有点朦胧的认知。

    她还不可思议呢……明明之前那么端庄,比大家闺秀还大家闺秀。那不是应该全凭父母做主吗?

    湘云有种被骗的感觉。

    再者,德妃也只是给了她和宝玉一样的礼物而已。不是说定准了什么。

    *

    随着贾母喜悦的表现,姐妹们渐渐回过味来。

    迎春尤其如此:虽然不知道谁干的,但是连金玉良缘都能那么轻而易举的破了,我的命运还用说吗?

    探春也有些心动。

    她现在的处境尴尬异常。尽管熙凤没有找她的麻烦,但对她的教导和扶持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费尽心思讨好王夫人那么些年,也一点成效没有。

    之前贾瑛提示了她一句,探春觉得也不是没道理。

    除了嫡母能决定她的命运,父亲也可以啊!反正不管定下什么人家,娘家都不会可靠。

    虽然贾政少在后院流连,也不管后院女子之事。

    但至少贾母能够影响贾政的意见。宝玉和贾瑛兄弟两也能就姐妹的事情发声。

    反而是王夫人,近来的事情说明,王夫人没那么受丈夫尊重。还有赵姨娘,她连贾府的院子都没出去过,见识有限又一心为贾环打算,只会拖后腿。

    于是,迎春和探春两人就转了口风。

    都热情起来。

    迎春说,“这次史大妹妹回去,怕是许久不能见了。”

    探春则道,“也不至于,史大妹妹要探望长辈,不是理所应当么。”

    你一言我一语的,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迎春甚至还直接调侃了宝玉和湘云两句,说起湘云“爱哥哥”的典故。表示一切早有预兆。

    气氛就渐渐顺着贾母的心意,喜庆起来了。

    黛玉这时候倒是没吭声,但看宝钗居然还能勉强端住表情,心中也冒出了几分敬佩之意。

    她这几年兢兢业业的,立人设、结人缘,“金玉良缘”本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默认。连贾母的反对都不甚激烈。是胜利在望的大好局面。

    谁知道,王夫人一出事,就开始出问题。元春一示意,局面立刻翻转。没人真正在乎她这些年的付出!

    但是,这件事虽然透着十分的突兀,仔细想想,竟也不觉奇怪。

    元春连见都没见过长大的湘云,要说多看中她,纯属无稽之谈。

    能让她做出示意的,要么是王夫人或者王子腾,要么……也就是皇帝了。而王氏不可能属意湘云。如是一来,之前的疑问也就有了答案。

    皇帝测试出了宝玉这个“盛世祥瑞”的成分,对贾家有了别的打算。不准备将贾家当做王家的附庸处理了。

    *

    湘云被暂时留在了贾母院中,贾母直接派人去蘅芜苑收拾行李。

    从贾母的房中出来,宝玉也颇为不好意思,加上可能还有那么两分心虚,一反常态的,打了声招呼就拉着贾瑛跑了。

    然后,迎春陡然尴尬。

    毕竟,宝玉可以去外院,她们不行。而回大观园的路,也就那么一条……总不能还绕远吧?天都黑了!

    探春却还好些,沉默片刻,就道,“之前都不好说,史大妹妹这次过来,看着大观园,本来还想着大家一起立个小诗社,以作消遣。这还没仔细商量呢,就少了一人。”

    迎春连忙接口,“亏你肯接她这话!就我的水平,可不想献丑……你们怎么不说立个棋社呢?”

    “今日下棋,明日写书,后日画画,这也不错。”

    探春还拉上了吃瓜看戏的惜春。

    说起日常消遣的话题来,大家的脚步又不由自主的加快,倒是很快就到了大观园。进入大观园之后,就能各自散开,各回各家了。

    连惜春都觉得被说得不耐烦,溜之大吉。

    一直保持沉默的宝钗却跟在黛玉的身边,见其他人都走了,才感慨道,“多谢林妹妹。”

    她没说谢什么,但黛玉知道,这是谢她没有说话。

    对这时候的宝钗来说,沉默就已经是难得的善意。

    宝钗身后的莺儿露出了愤愤不平之色。

    黛玉心想,这事,迎春两个其实也不能说是落井下石。

    但她面上当然不说这个。

    只是道,“其实我有一点不明白,宝姐姐,谁都知道,外祖母最疼爱的人,始终是宝玉。宝姐姐也该知道,宝玉最厌恶的就是仕途经济。”

    书中不谈。

    在这个现实里,宝钗如果先打动了宝玉,让宝玉愿意去执行金玉良缘,那么,哪怕是王夫人和贾母觉得不舒服,金玉良缘也是能成的。

    可宝钗什么都做了,把家人路线走得十分彻底,却偏偏没有努力的去获得宝玉的心。让宝玉往仕途经济努力的话,宝钗说得最多。

    当然,黛玉也知道为什么宝钗会这样。

    就和她总是忍不住要展现学识来破坏人设一样,追根到底就是三个字:

    不甘心。

    现在黛玉说这话,也不是让宝钗去挽回什么。现在想挽回宝玉是来不及的。

    她只是想说,既然本就不甘心,不是全心全意,为何不及时放手止损?

    以宝钗的聪明,当然听得出黛玉的潜意思。

    她有些尴尬和狼狈,又有几分感激,最终,她露出了一抹苦笑,“多谢妹妹提点。”

    然后也告辞走了。

    毕竟黛玉的潇湘馆离大观园的南门很近。蘅芜苑却远得多。

    *

    一度有人猜测,经过此事,薛家会很快搬走。

    但暂时,薛家并没有表现出搬走的态度来。

    而贾政听说了元春的示意,也很赞同。

    湘云虽然父母双亡,在议亲上是个弱项。

    但毕竟背靠侯府,是侯府的大姑娘。又几乎算是在眼前长大。优点完全抵得过了。

    尽管王夫人十分反对,但现在贾政对王夫人怨言不少,并不听从。王夫人支持的宝钗,贾政也本来就不乐意。

    他至今还记得薛蟠随意打杀人命的事情呢。

    宝钗在他的眼里,也并不比其他的姑娘强。

    于是贾政做主,贾母执行,很快就找了同圈子的夫人到史家去提亲。

    史家其实本来也就在考虑湘云的婚事。

    湘云父母双亡,但也正因如此,她嫁得好与坏,比其他姑娘还更容易影响史家的声誉。

    史家满心想要振兴,就不大看得上贾家,包括贾宝玉。何况,王子腾势大,截王家的胡,是要考虑后果的。

    但这一次,也是当家人被皇帝召见,得到了皇家的暗示。

    ——拉贾家一把,别让贾家彻底被王家控制。然后,皇帝会重用他们。

    史家两位侯爷自然就知道,这是不想王家变成鼎盛时期的贾家,想要拉起他们来制衡的意思。

    他二人本就不愿意在京中蹉跎,自然没有不应之理。

    当下就改了态度,也对这门婚事积极起来。

    也因此,贾家和王家迅速达成一致。纳采、问名、纳吉,都走得十分顺当。也就是两人年纪尚小,约定了至少湘云及笄之后再讨论婚期。

    可婚事,已经定了下来。

    一直到史家兄弟同时接到了圣旨被外调离京(和原著相比,这足足早了小半年)。

    贾史两家才再次有了分歧——贾母想要将湘云留下,住到大观园里,史家两位夫人都表示反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