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的偏心,最明显的还是表现在临行前的赐礼上。
大概是因为真实演化的缘故,小说之中,作者不自觉代入或有意混淆的一些源自他自身的礼仪习俗等,在这里都被抹去,或者形成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模样。
大的比如说贾赦的身世。
小的,比如说元春的赐礼。
对于能够背诵全文的黛玉来说,比较之下,能看出现实与原著在赐礼上的细微差异。但这和元春身边太监宫女的装扮、礼仪一样无伤大雅。体现出来的元春心意,与原著并无差别。
在长辈的礼品上,按照品级和辈分来,没有问题。
在平辈和晚辈上,就能说是幺蛾子了。
宝钗黛玉的赐礼和三春相同,而宝玉又与众姐妹相同,高于平辈众男丁。
贾兰虽是二房嫡长孙,但是年纪幼小,辈分又低,赐礼却是单独一份,在宝玉之后,其他男丁之前。
大房嫡长的贾琏,和族长贾珍,宝玉的双胞胎兄弟贾瑛,赐礼不但更后,而且与贾环、贾琰、贾蓉等庶子并晚辈一样。
且这些赐礼,是元春身边的太监所拟,交给元春审阅后并未更改。这似乎只能说元春的态度是“一早如此”。
黛玉看得只想摇头。
哪怕说宝玉是她带大启蒙,情分完全不同。她也应该在宝玉和贾瑛之间,面上做到一碗水端平。
如贾母,赐了珍珠(袭人)给宝玉,就同时将翡翠给了贾瑛。赐了晴雯给宝玉,也赐了个类似的美貌的针线丫头给贾瑛。
像她如今这样,面上的公平都做不到,旁人要么说她连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无法一视同仁的偏心,要么说她自幼势利。有什么好处?
也许是元春觉得难得回家一次,自己在家里又是那样的地位,不用压抑喜恶?
*
元春省亲之后,宁荣两府一下子就松弛下来。
连那些洒扫丫鬟,粗使婆子,都多了几分倦怠。
但事实上,元春省亲,留下了一大堆的事情要做。
此时已经更名为大观园的省亲别墅,还有一些小景观未曾完善,需要继续派人。元春省亲的各种用品需要收拾。涉及到皇家,有些东西已经无用却依然不好处理。
还有一些专门为了省亲而找来的和尚道士戏子等,也都需要安置。
而贾家的处理方案,充分证明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一个定律:甭管是人还是活计,只要添置起来了,就很难再裁去。
仿佛裁一裁,就是向外界自认衰弱。
以至于贾瑛都来对黛玉感慨,“贾琰快要和我达成一致了。”
黛玉听得很是莫名其妙,“他和你,能有什么一致?”
“贾家若是不败落,情弊就根本不可能解决。他想要的中兴怎么都不会有。”
黛玉知道贾琰爱钱。
好像现世的那个时代,普通人里金钱至上的观念挺普遍。
既然爱钱,看到贾家上上下下的这种捞法,很容易就会心疼得无法呼吸。所以,他差不多算是贾家最坚定地改革派。
然而以他大房庶子的身份,幼小的年龄,有些话说出来,只会遭到嘲讽和敌视。
因此……在数次努力失败之后,连贾琰也难免产生了“浴火重生”、“破而后立”之类的念头。
他要保护贾家,振兴贾家,但不是给一群拖油瓶当保姆。
贾瑛看得到贾琰从积极参与积极改变到不断受挫状态不复,但他拿不准,是不是该继续和贾琰进行有限合作。
——两人在水月庵地藏庵的事件之后,再次恢复了互不干涉,不做交流的状态。但彼此也都在观察对方。
黛玉对此没打算给出什么意见。
从之前的事情看来,贾瑛自己就能做得挺好,她完全可以安安分分走剧情,教导惜春。顺便教贾瑛掌握自己的力量。
她现在唯一的要求是,“你差不多得考虑对付那个马道婆了。”
说起这个,贾瑛也有些无奈,“这马道婆……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她的毛病。她出入的普照寺也是个正经寺庙,无非是骗些香油钱,别的倒没什么。”
对于“香油钱”,贾瑛已经本能的觉得都是“骗”了。然后,都已经认定是“骗”了,这样骗钱的寺庙在贾瑛的眼里,依然是正经的。
可见在他的眼里,寺庙已经变成了什么形象。
贾瑛详细说了下他调查马道婆的结果。
*
“马道婆”此人,在《红楼》一书之中,也只出现了一回。先骗贾母,再讹赵姨娘。但这魇魔一案,却写得有些云里雾里,前后缺乏情节关联。
黛玉做英灵的时候,并没有这一段剧情相关的记忆。之前看这一回,就觉得十分奇怪,解释不通。
主要原因是,书中有这么一段:
宝玉和熙凤“发疯”被僧道治好之后,黛玉念了一句佛,就被宝钗“打趣”说是念着姻缘了。
但这毫无道理啊!
熙凤也和黛玉关系好,宝玉熙凤同时出事,更是让人揪心。好容易好了,松口气念声佛,是多正常的反应,怎么就能和姻缘扯上关系?
宝钗再针对黛玉,这么针对,也没选对时机。
而黛玉在那时和宝钗并未合好,面对这毫无道理的针对,却也没什么反应,同样显得异常。
也就是说,黛玉宝钗的反应,和发生的事情,是衔接不上的。
像是生搬硬照,又像是将某些事情改头换面的结果。
但在这个演化的现实之中,确实是有马道婆这么个人,且也确实是宝玉的寄名干娘。这又是怎么回事?
*
按照贾瑛的调查,马道婆二十来年前来到京城,当时就是道姑打扮,以道婆自居。只是不知如何跑去了普照寺。
但这个马道婆,其实更应该称之为“神婆”。
不过因为混迹在高门大宅之中,宅门主妇又没有乡野村妇那么无知,所以才托了菩萨佛祖的名头。
依然做的是“通鬼神、判吉凶”的活计。
在京城她无夫,无儿女。自己住着一个大宅子,以居士的身份生活,养了几个“徒弟”照顾起居。
有人说她早年出身于乡宦之家,因为僧道批命,入了道门修行,后来家境败落,便未还俗嫁人。
但这些涉及到过往的,都是未经证实的传言。
比较靠谱的是,这个马道婆“判吉凶”的能力,颇受认可,这也是她进出高门大宅的基础。
比如说,她之所以能成为宝玉的寄名干娘,就是因为宝玉还在王夫人肚子里的时候,马道婆就判定说这是天降祥瑞。
总之,在面上,查不出此人做过什么恶。最多就是骗钱……
然而,这个马道婆必然是有问题的。
不是因为原著,而是因为这是个异能者。
而且是修炼精神系法术的异能者。
有几次黛玉碰见她进来请安,听见她和贾母说话,都发现她用了蛊惑类的法术。
比催眠高级点,但作用只是增强自身说服力,黛玉也就没管。
但她知道,马道婆之所以没用“意志扭转”类型的法术,未必是因为人有底线,仅仅是因为天道限制了实力。
精神类法术在现世之中就是鸡肋。
因为成功率和使用对象的意志紧密相关,偏偏意志和等级又不是正相关。
一般来说,高出两级才有可能进行“意志扭转”,但要是被使用者的意志及其坚韧,高出四级五级都未必有效。
马道婆的精神力等级才2级巅峰,贾母这样的高门主妇,在某些方面的认知却是极其稳固。马道婆想要对她进行意志扭转,没有那个施法条件,也没什么性价比。
但黛玉衡量过,单以实力而言,马道婆确实是有可能做到小说中的宝玉熙凤“发疯”的那种效果的。
和现实的对比,无非是动机不对,过程也不对。
若是如书上一般,为了赵姨娘那还没见影子的几百两银子就能下魇魔之术,那早就该被京城的聪明人看出问题——动机不对。
同样,若是按照书中所写,马道婆施法,需要赵姨娘将五个纸做的鬼,掖在宝玉与熙凤的床上。以赵姨娘的能力,怎么可能做得到?
宝玉熙凤两处,都是丫鬟婆子一大堆,想要偷偷摸摸的放上一堆的纸人,本就困难无比。
更别说袭人和平儿都是十分细心的丫鬟。
每天都会细心检查,难道会看不到床上的纸人?
还是说,这两人能勾结赵姨娘害主?
所以,过程也不对。
*
黛玉本来是不想熙凤被那么折腾——在现实之中,熙凤闹这么一通,对她理家是极为不利的。对名声也有很大影响。
所以想要在这件事发生之前,解决掉马道婆。
但贾瑛查了马道婆一段时间,没查出马脚,还是让她改变了想法。
若真出现马道婆魇魔熙凤一案,可能会有更深层的东西值得挖掘。而且……
“如果马道婆真在贾家动手,或者可以试着拿到她的术法传承。”黛玉如是和贾瑛商议。
贾瑛吓了一跳,“那些手段,听来就颇为恶毒,要来做什么?”
黛玉摇头,“力量何曾有善恶?”
“也不只是善恶。”贾瑛忙道,“我还听说,这些下九流的术法,会使人有五弊三缺之难。那马道婆就是因此,才孤身一人。”
“这也不会。只是有些人,天生就有些能力,能直达因果,却又把握不好分寸,才会导致折福损寿,若是伤及亲人,则多半是不修功德,冤孽反噬。单是传承,不至于如此。”
黛玉说得笃定,贾瑛这才放心。
但他还是疑惑,“但是……到底是拿来做什么呢?”
黛玉很欣慰。
贾瑛还是有原则的。
“你应该知道,你的所有姐妹们,都是有潜力的。只是她们欠缺一个觉醒的过程。”
四周无人,黛玉的手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水旋风,又很快散去,“我只懂得玩水,却不是人人都适合玩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