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第74章 第 74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免费阅读

第74章 第 74 章-[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要说贾府之中,最不希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是谁?

    若说是《红楼》一书中,那自然是贾母和黛玉。又或者说,贾母。因为黛玉把感情看得还是比婚姻重要一点。

    贾母也是书中,除了贾政之外,最有能力阻止“金玉良缘”的人。

    于是……

    熙凤这么个和“金玉良缘”有着直接利益冲突的人,就被隐藏在了后面,只是跟着敲敲边鼓。

    此后更是因为一个狗尾续貂,和贾母一起,被打成了宝钗的铁杆支持者。

    也是悲催。

    但现在,在这个演绎红楼的世界里,贾母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将黛玉嫁给宝玉。

    她认为贾瑛更合适。

    虽然也看不上宝钗,但和书中相比,不管是反对的理由还是反对的力度都弱了许多。甚至都显出贾政来了——

    贾府之中已经有不少人看出来了,贾政虽然没明着管这“后宅之事”,对宝玉也百般的恨铁不成钢。

    但对这个盛世祥瑞的儿子,心中到底还是高看两分的。并不想要给他娶一个皇商之女。

    可贾政的态度,更多只能从王夫人的表现中看出一二。

    且就算他不满意,也没有说主动出击,去为儿子物色合适的媳妇。

    熙凤无处去敲边鼓,也没有个“木石前盟”让她推波助澜。

    亲身上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她没法让王夫人改变心意,也不可能改变宝钗进门必然与她作对的事实(现在就已经在作对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剩下了“将宝钗嫁出去”。

    也是她如今在外面多了一些交际,才让这样的念头,有了实施的空间。

    卢氏对宝钗相当满意,心中却难免有些犹疑。

    “实不相瞒,都说你们府上金玉良缘,薛家的姑娘是要定给你们那个祥瑞的。这是亲上加亲的好姻缘,一般人听了都要当真。要我说,若没这个传言,保不定媒人都要踏破薛家的门槛呢。”

    熙凤道,“是有这回事。这传言,原是我那位姑妈行事鲁莽所致。远未定准的事情,早早就传出去了。若真要这样,如今她的年纪也到了。如何不直接定下来?她虽是我的表妹,到底差在了身世上。”

    卢氏点点头。

    她夫家虽然不显,娘家却是显赫。是如今皇帝的老班底之一。乃是赫赫扬扬的新贵。本来也不至于想着要定皇商家的姑娘。

    无奈家中有一幼弟,自幼就说非绝色不娶。

    每次说要给他议亲,他都要千方百计的去看人家姑娘的容貌。然后就各种挑剔。

    如今已经十八岁了,亲事都还没定下来。

    家中对他也是渐渐无奈,打也打过罚也罚过,不起效果啊!他是真肯家丑外扬的。而卢家如今正要起来,又额外不愿意家丑外扬。

    那就给他寻个绝色吧。

    但以往议亲的姑娘家,难道能有长得差的?至少也是五官端正啊!

    只能说这卢家幼子实在是太挑。

    卢氏之前在法会上,看到跟着熙凤的黛玉,就心动了。这要不是绝色,还有谁能是绝色?身份也足够。

    可黛玉年纪小,如今才11岁,又在守孝。

    也就是熙凤暗示说,家中还有个不相上下的,十四岁了。正是好年纪。

    卢氏哪能不动心。

    已经回去和娘家说过了,还花了些时间打听。大概知道了这容色相当的应该是谁。卢氏和她娘家就都有些犹豫。

    可如今看到宝钗本人,心中的犹豫就飞了□□分,剩下十分心动。

    熙凤还在推波助澜的叹息,“其实也是我姑母看不开。你如今去打听打听就知道,当年我们几家,贾家如何煊赫。到如今是不行了。但她想着让贾家一屋子媳妇都是一家人,这如何能行?长辈们自然都不乐意。”

    卢氏一想,也觉得窒息。

    若她夫家,上面的长辈和下面的优秀子弟都从一家娶媳妇……这日子简直没法过啊!

    熙凤的私心其实摆在了面上,她自己也没遮掩。

    但正因如此,卢氏反而觉得可信。

    她又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段时间。

    因黛玉在屋中不出,探春需要安排宴会,不少琐事要做。迎春和王伊都不怎么合湘云的胃口……

    在这么个小宴会上,湘云会拉着宝钗,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不仅仅是行酒令。

    之后又拉着宝钗去参观庄子,同样到了高处去俯揽庄外的风光。

    若是在保守的夫人们看来,湘云未免有些闹腾。

    卢氏虽然不觉得如此,却也明白,能始终陪着湘云,行酒令也好,叹风景也罢,就能保持从容仪态的宝钗有多难得。

    这还大半都是家里姐妹的宴会。

    这就可见她平时为人了。

    除了身世和那些传言,只看本人,确实是没有不好之处。

    而熙凤注意到卢氏的神情,心中就更是自得了。

    她可不觉得自己对不起宝钗。

    卢家的小公子除了在婚事上不顺之外,读书可是一流的。不但有才名,且有文名。据说这两年就准备下场考秀才。

    据说长得俊秀,又肯定受家人宠爱。

    这样的人品家世,能比宝玉差了?

    宝钗若是听见熙凤的这番道理,能呸她一声。

    卢氏的夫家和贾家是一个圈子的,娘家可不是。她要是嫁过去了,还能帮扶娘家多少?又还能从王家贾家借到多少力量?

    到时候没了娘家的助力,她在夫家又该多艰难?

    但也正因为圈子不同,宝钗对卢氏的夫家还算了解一二。对她娘家就没了解。

    全没想到她自己的姻缘上去。

    她感觉自己善待黛玉,努力传递会好好对待黛玉的意思,贾母已经收到了。如今的反对已经不那么激烈。

    而贾政那边,只要说动了元春,让元春表示出金玉结缘的意思来,贾政绝不会有任何反对之词。

    所以,和宝玉的婚事已经用不着着急。

    沉住气等着就可以了。

    湘云虽不如黛玉那般,是贾母的心肝,但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也就排在几人之后。至少比贾家几个本家孙女是要强得多的。

    虽说湘云的性子不是她喜欢的那一款,也需要好好对待。

    在庄子上也一样。

    如是一来,就分不出多少心神去注意远处。

    *

    却说伏氏。

    因为媳妇们,姑娘们都各自呼朋引伴,或者有事在身。她就孤身走开了。

    探春遣了一个媳妇为她领路。

    伏氏知道这是个庄子里的人,还问了些日常耕种的事宜。

    老太太这个庄子,是贾母一个老陪房的后人在管着。这也是大家常态了。王夫人也有几个陪房在外面管庄子。

    当然,主要是管着耕地。

    庄子也是清扫整理,维持着不衰败罢了。

    伏氏问了几句,心下就有了计较,知道这贾家的老太太,比起她的后辈们来,还是有成算的。

    不多时,走到了主屋的边上,伏氏看见边上的小院子里有丫鬟守在外面,心里就明白了。

    问领路的媳妇道,“听说这庄子里还有位姑娘在守孝,是在那边的院子里吧?我们过来,倒是搅扰了她。”

    媳妇忙笑道,“这位奶奶可不用这么说。那林姑娘守孝,日常也就是守个清净。原也没有弄那些斋戒之类的名头。这庄子原就是为两位姑娘准备的。要两位姑娘哪位在意,也办不起这宴会来。”

    伏氏就若有所思的问,“就是她不在意,这也是我们在搅扰。既然来了,不知可否拜访一下这位林姑娘?”

    这要求提得有些突兀。

    但是,那媳妇知道她是熙凤请来的。摸不准她的身份。得到的命令是好好招待这位。倒是黛玉,在来了这里之后,只是统计了一下这里的人员名单,别的事情没有多管,显得很好说话。

    她稍微掂量了一下,就讪笑着去问守在小院外面的灵竹。

    灵竹早冷眼旁观,远远看到了过程。

    心中不由恼怒。

    但是……

    黛玉之前就交代过的。

    她就道,“我去问问姑娘。”心中却已经知道答案。

    不多时,她就又走了出来,将伏氏领了进去。

    伏氏进门一看,果然入目所及之处,不见大户人家守孝常见的佛像神龛等物。摆在一边书案上的也不是佛经。

    见黛玉站起来,伏氏连忙过去扶着她,“早想要见见林姑娘你了。可惜之前数次相见,连话都不曾说上几句。今儿恰好路过,忍不住来搅扰。”

    黛玉也没和她客气,只请她坐下。

    只说这伏氏今日里的装扮,就和之前赴宴时相当不同。显得颇为素净。

    这哪里是临时起意,分明就是早有准备。

    但从之前相见的情形,黛玉就已经猜到,伏家那位小公子的遭遇,是告知了这位胞姐的。

    “之前的事,一直不曾找到机会向姑娘道谢。”

    伏氏也只带了一个丫鬟,黛玉这边却只有她一人。

    她说话就直接起来。

    毕竟这“临时起意”的拜访,在外面还有那么多人的情形下,也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

    黛玉淡淡道,“不用谢。毕竟我也是为自保。”

    伏氏显然是个早有成算的,听见黛玉这么说,立刻就接了一句,“那么,关于那一位需要你自保的人,不知可有指教?”

    黛玉都有些惊讶了:这也太干脆了吧?

    不过,只要对当时的事情进行复盘,确实是会发现其中的诸多蹊跷之处。而确认了其中的特殊力量,就难免会产生忌惮。

    “不接近,谨慎小心,即可避开大半。”黛玉只能这么说。

    二级,真的可以有很多花活了。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多半是些奇技淫巧。之前的法会上,就有两位大师,不过是不屑为之。”

    闻言,伏氏陷入了沉思之中。看表情,似乎是想起了自己事。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来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