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学宫殿,雄雄丈夫心。</p>
宫殿之中,众人估计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听一不满十岁的少年论道天下。</p>
黑衣玄鸟,如有其神。</p>
赵政的声音丝毫不显稚气,反而威势尽露。</p>
“知实况而定策,晓百姓而谋国。”</p>
“虽小子不言,诸公皆知,当今之世,分久必合。”</p>
赵政看着众人。</p>
这些人之中有着名动天下的学者,有着不出世的隐士,有着诸国的细作。</p>
亦有着自己的父亲。</p>
可他有一句话早已不吐不快。</p>
“天下人等不了太久了。”</p>
“大秦一统,不远矣。”</p>
赵政的每一字的拉的很长,像是说着一个必然实现的承诺。</p>
少年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p>
韩非看着高台之上的赵政,胸腹起伏越来越大。</p>
“王……王孙,何……何以如……如此笃定?”</p>
韩非这一刻丝毫的不顾及自己的口疾了,他高声问道。</p>
赵政没有取笑韩非之口疾。</p>
他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人,缓缓从高台之上走到了韩非的面前。</p>
赵政看着韩非的双目慎重地回道:</p>
“因为,政想终结这乱世。”</p>
没有什么霸气的语态,可那桀骜不驯已经在平淡之中演绎出来。</p>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想。</p>
我想终结乱世,所以必然是秦国终结乱世。</p>
最霸气的宣言不过如此。</p>
赵政笑了笑,看着韩非问道:</p>
“以先生观之,如何?”</p>
如何?</p>
韩非如失其神,赵政说的是他一直想做而不能做的。</p>
“大~~大志!”</p>
韩非的身世与赵政的身世很像,同样是流离在外的质子的遗腹子。</p>
韩非一心想于韩国谋大事,可却不能得。</p>
但是眼前的王孙赵政却如此说出这惊世之志。</p>
如饮清水。</p>
韩非失神了。</p>
在韩非失神之际,李斯缓缓开口了。</p>
“王孙若王,取何法以治国?”</p>
这位秦国未来的肱骨之臣,注视着眼前的黑衣少年。</p>
李斯是有大志的人。</p>
自少年之时,他便以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p>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p>
所以他当行大志,立大业。</p>
而眼前的少年则是行大志的关键。</p>
四海之内,唯有秦可卷大势。</p>
赵政转过身来,那端庄至极的黑色长衣,衣摆轻动。</p>
他看向了李斯,李斯此时已然三十四岁,颇显老成。</p>
“敢问先生姓名?”</p>
“儒家,李斯!”</p>
李斯恭敬一拜道。</p>
“见过李斯先生!”</p>
赵政回礼道。</p>
“若吾为王?”</p>
赵政笑了笑后,闭上了双眼,深深吸了口气。</p>
他伸开双手朝上,似博揽天下于胸。</p>
“若吾为王,当取天下之才以治天下,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量同度。”</p>
“若吾为王,当立科举,收四海之才入吾囊中。”</p>
“若吾为王,当立学宫,教化天下成人人如龙之大世。”</p>
“若吾为王,当谨科研,通商法,藏富于民。”</p>
“若吾为王,当除游侠,灭悍匪,还天下布衣以宁静。”</p>
“若吾为王,当北击匈奴,南争百越,西扫月氏,莫不威伏!”</p>
“若吾为王,当内圣外王,凡天下之土,独尊以诸夏。”</p>
赵政声音振聋发聩,每一句都似乎砸在众人心上。</p>
话语如潮,阵阵浪涌。</p>
李斯都愣住了。</p>
尽管眼前的少年,显得极其的成熟,可李斯真的没有想过他会真的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p>
要知道按照他得到的消息,这位少年从赵国回到秦国不过两月的时间。</p>
两个月的时间!</p>
难道这世间真的有天生的王?</p>
“王孙,大志者。”</p>
“望有机会与王孙同实践此等大志!”</p>
李斯似乎遇到知己拜道。</p>
而他的心中依然下定了决定。</p>
有君如此,不能辅之,甚憾!</p>
赵政看着眼前人,冥冥之中他有一种直觉,这个叫做李斯的人很快会和他再见面的。</p>
“王孙欲除吾墨家?”</p>
此时,居士宫中的墨家之人站起身来。</p>
墨家自墨翟死后,大衰。</p>
尤其是秦国严以律法,所以秦墨更为弱势。</p>
赵政转身轻声问道:</p>
“政,只欲除游侠与悍匪,墨家莫非是二者之一?”</p>
“悍匪可解,游侠何罪?”</p>
赵政抬头望了望那雕以龙凤之柱,一字一顿道:</p>
“侠,以武犯禁。”</p>
“政之臣民,只有政可以杀之。”</p>
“若是旁人杀之,可看看政长剑利否!”</p>
“汝可有异?”</p>
赵政手握剑柄,静静的看着那位墨家子弟。</p>
煌煌之势,长剑当出。</p>
秦墨子弟,一时间如肩担山。</p>
他嘴角抽动了一下,然后低首道:“无异!”</p>
赵政将手从剑柄之上,放了下来。</p>
“吾见汝,便知秦律之效甚好。”</p>
然后他有叹息道:</p>
“却唯恐墨家失人,亡于史册。”</p>
那人仍旧两股战战,他不解道:“王孙既然惋惜墨家,何故绝以游侠?”</p>
赵政笑了笑道:</p>
“墨家之学,自有其意,可原则之事半点不可容之。”</p>
“墨家若兴,当学人道变之。”</p>
此时,许久不言的荀夫子缓缓开口道:</p>
“王孙何以视之儒家?”</p>
赵政再次转身看向这位稷下学宫名扬天下的祭酒夫子。</p>
他轻轻一拜,以示其礼道:</p>
“仁义当有,法度当严。”</p>
荀子皱了皱眉头道:</p>
“以法为主?”</p>
赵政笑了笑,反问道:</p>
“君子何故枉法?”</p>
这是在问如果君子不枉法,哪怕什么以法为主呢?</p>
荀子再次皱了皱眉,回道:</p>
“人有仁义。”</p>
荀子这是在说:自古都不缺以仁义二字枉法之人。</p>
赵政再问:</p>
“仁义为何?法度为何?”</p>
荀子看了看眼前少年。</p>
仁义与法度按其所言皆为平衡天下之利,如果出于一源,何故相悖。</p>
眼前少年这是在说,不相悖的话,哪里会有因仁义而枉法者。</p>
“吾明白了!”</p>
荀子闭上了双目,轻轻吐出了这一句话。、</p>
赵政闻声再拜道:</p>
“非是不立儒,儒道若兴,天下之人当人人如龙,反之天下若人人如龙,则儒道当兴。”</p>
“夫子,此天下之人可有人人如龙?”</p>
赵政笑着看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p>
“未有!”</p>
荀子摇了摇头。</p>
赵政笑容更胜。</p>
他走上了高台,拱手朝着众人慎重一拜。</p>
“今日论道,当为诸夏人人如龙。”</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