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学宫,东宫门下,蒙毅削石为座。</p>
他和蒙恬皆以走出自己的剑道,前者用了五日时间,后者用了四日。</p>
蒙恬的剑道是将帅之道,行以军法;而他的剑道则是技巧之道,行以术也。</p>
蒙氏二兄弟缓缓坐于上座,他们从师李春秋虽无师徒之名,却有着师徒之实,自然也从李春秋学到了一些习惯。</p>
比如说石椅,比如说一些白话。</p>
潜移默化,不外如是。</p>
或许,日后后世的中文会再次席卷于整个中原。</p>
和煦的微风吹来。</p>
在正午的阳光下,太阴学宫前排起来了长长的队伍。</p>
此时,蒙毅、蒙恬两人坐于石椅之上,秦锐士立于太阴学宫之前。</p>
众人皆老老实实的排队向前。</p>
公孙龙远远排在老后面,他抬起头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的打量着前方。</p>
人老目花,虽然直视近处不能视物,可看远处反而更加的清晰。</p>
看到太阴学宫那即使是赵王宫殿也难以比之的大门后,即使是公孙龙也不得不称赞一声:果仙人也!</p>
东宫门之华丽世间怕是仅此而已。</p>
缓缓收回了目光后,公孙龙低下头来看着分辨群才的蒙氏兄弟,不由得皱皱眉头。</p>
“稚童如何辨才?”</p>
难道是那位春秋先生看不上吾等,所以以稚童而羞辱吾等?</p>
在公孙龙的心中思虑万千。</p>
此时,石椅之前,蒙毅看着眼前屠户,摇了摇头道:“汝非有缘之人,可有才华?”</p>
屠夫从背后缓缓拔出了一柄极其厚重的重刀,单手将其拎起于身侧,道:</p>
“小人善刀,以刀杀牛过百,自负刀法傲视众人,不知此算不算才?”</p>
“哦?”</p>
蒙毅闻言,从座位之上落下,他打量了一下屠夫的体型。</p>
屠夫长得膀大腰圆,肩可走马。</p>
“有点意思,试试!”</p>
“如何试?”</p>
“杀牛之刀法,庖丁之术也,小道;杀人之刀法,当要离、专诸也,亦可一论大道。”</p>
“汝要试小人之刀?”</p>
屠夫瞪大的双眼,有点不敢置信道。</p>
“请!”</p>
再三确认了眼前的少年真的要试自己的刀后,屠夫才缓缓提刀上前。</p>
蒙毅与屠夫站在一起,就像是幼狮想要挑战狮王一般。</p>
在场的众人的不由的为其捏了一把冷汗。</p>
公孙龙也为其捏了把汗。</p>
蒙恬依旧坐落在石椅之上,他微微侧了侧头,道:“下手轻点,学宫之前,不宜见血。”</p>
“是!”</p>
蒙毅点了点头,然后从石椅之侧,拔出一把木剑。</p>
其间虽然蒙毅无意,却也尽显小看屠夫之态。</p>
屠夫为之不忿。</p>
而此时,蒙毅轻弹一下木剑的剑锋道:</p>
“来吧!”</p>
屠夫握紧了手中的大刀道:</p>
“少年郎,木剑?”</p>
“汝不怕饮血于此?”</p>
屠夫已然怒了。</p>
朴者受辱,亦然怒也。</p>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p>
秦人暴躁,愤然拔刀者绝不在少数。</p>
“自然!”</p>
蒙毅淡淡道。</p>
“好!”</p>
屠夫此刻哪里还管其是不是仙人的门徒,他提着那重数十斤的大刀,起身便是大势若沉的一刀。</p>
蒙毅看了看那刀势,直到厚重的长刀进入了身前三尺,他手中的长剑才如同长风游龙,将长剑剑柄之处轻轻点在了厚重的大刀刀身之上。</p>
蓄力已满的屠夫这下根本收不住自己的大刀,刀身直接嵌入了大地。</p>
而此时,蒙毅手中的木剑已然在以剑柄打偏大刀之后,借力将木剑剑尖之处轻轻的刺破了屠夫的脖颈。</p>
一切浑然天成。</p>
这便是蒙毅的剑道,剑者术也。</p>
“抱歉,阁下之刀,才能不足以使得阁下入太阴学宫。”</p>
“下一位!”</p>
这时,众人才重视其这位少年。</p>
能为仙人守门,果然绝非庸才。</p>
从阳光高照缓缓到了日暮将要西垂,这时终于排到了公孙龙。</p>
而这时一位黑衣老叟抱着一堆竹简缓缓走来,在蒙毅手中接过一道铭牌之后,走入东宫门之内。</p>
公孙龙皱了皱眉,他指着进入学宫之中的老叟,问道:</p>
“此老叟何以进入太阴学宫?”</p>
“此先生之刀笔客,自然可进。”</p>
蒙毅淡淡的笑着,不卑不亢,他是那种真正的儒雅君子。</p>
虽只有不到十岁,但是风姿已具。</p>
公孙龙点了点头,叹道:</p>
“为仙人行刀笔之人,也算福也。”</p>
这时,蒙恬问道:</p>
“先生何名?”</p>
“名家公孙龙也。”</p>
蒙毅看了看蒙恬,蒙恬摇了摇头示意他不是有缘人。</p>
“非是有缘之人,先生可以才论之,方可进入太学之中。”</p>
这时候,公孙龙的弟子不忿道:</p>
“吾先生之才诸国尽知。”</p>
“诸国乃诸国,太学乃太学,岂可一概论之。”</p>
蒙毅的声音淡如清水,没有嘲讽也没有夸耀。</p>
他不在意眼前的人有什么身份,也不会显摆自己的能力。</p>
这就是蒙毅。</p>
公孙龙紧紧盯着眼前的少年,今天他已经看了一天了,尽管多是酒囊饭袋之人与之论道,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少年确实不凡。</p>
“十岁少年,尚可言国?”</p>
公孙龙忽然开口道。</p>
似乎是质疑蒙氏兄弟坐在这里,又似乎只是论述一个问题。</p>
但蒙毅不紧不慢道:</p>
“十岁少年,尚可言国,此国之福也。”</p>
公孙龙点点头,又道:“少年如何视之名家?”</p>
“吾以为,名家,诡辩之术也,然仍有其用。”</p>
“先生曾言大道三千,条条皆可成道入圣,遂虽无大用,亦可用之。”</p>
公孙龙闻言眉头彻底的皱了起来。</p>
“何以大道?”</p>
“窃以为强国者,皆为大道也。”</p>
“商君之道,便为大道。”</p>
公孙龙反驳道:“商君可称大道?叛国之人何为大道?”</p>
蒙毅轻轻的看了一眼公孙龙,然后低头道:</p>
“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如何不强?既然强国,吾之目中,此为大道也。”</p>
“商君,立西秦之筋骨,强疲弱之骨肉,雄霸于天下,何以不称大道?”</p>
公孙龙看着眼前的少年,他不得不承认“十岁少年,当可谋国”。</p>
但是他不会承认名家是无用之学,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p>
此大道之争也。</p>
公孙龙挺直了自己的佝偻的身躯,正色起来。</p>
那位名家大家似乎一瞬间又回到了盛年,当年纵横舌辩诸国的时候。</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