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干”。
言毕,他挺起手中的大刀,直指阮天义。
而他身后的重装步兵也按照队形展开,并摆好了阵势,弓箭手拉满弓,盾牌手支起了护盾,众军将都挺起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等着猎物自己送上门来。
而两军之间的距离并不远,按照南洋军奔跑的速度,只不过眨眼的功夫便到。用不着招呼,两军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再然后,就听见砰砰砰,唰唰唰,嗖嗖嗖,噗噗噗的声音不断想起,接着便是喊声一边,骂声一片,嚎声一片。而伴随着这些的是血,鲜红的血。鲜血四溅,身体部件横飞,尸体成排成排地倒下。
场面血腥而又混乱,空气中弥漫着各式的气味,身在战场中的每一个人心中,在这个时候想到的只有两个字。生与死,不是生就是死。
而这哪里是人间,这完全是炼狱,这里已没有人性的思维,只有兽性的暴发。唯生唯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由不得人犹豫,由不得人仁慈,所有的人都是这部战争机器上的齿轮,一切行动已不受自己控制,只要机器转动,就得随着转动。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冷兵器的厮杀,格外的真实,格外的恐怖,也格外的残酷。
当一刀砍下对面人的头,甚至来不及多想,自己的人头恐怕也要落地。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而这场战争的过程却并没有令曾国华感到意外。
因为,这本就不是对等的战争,太平军占有装备与力量上的优势,南洋军哪里会是对手,所以,与其说这是太平军与南洋军的战争,到不如说,这是太平军单方面的屠杀,对南洋军的屠杀。
而直接的力量展示,无异是太平军的重装步兵直接碾压过可怜的南洋军,当者披靡。
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南洋军怕了,胆寒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凭借着那一股锐气稍做抵抗,但是,很快,他们的意志就被这种绝对的力量给摧垮了。
战争形势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南洋军抱头鼠窜,太平军衔尾而杀。
这一杀,直杀得南洋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南洋军在这样的狠杀之下,不住地告饶投降,他们是人,也怕死。
是人都会怕死,特别是死亡还离他们如此之近的时候。
也许投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而除了投降,他们更是别无选择。
所以,太平军与南洋军的这一战,来得快,结束的也快,南洋军本就是残军,在强大的太平军面前,他们就是羔羊,待宰的羔羊。
最后,这只羊为了避免成为太平军这只狼的盘中之餐,只能是低下那已经昏乱不堪的头颅,任由太平军处置。
而太平军显然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此次战斗,南军残余总计有四万人左右,太平军一共斩杀二万一千人,另有一万九千余人选择投降,如果再算上先前在大火中丧生的六万南军。
阮天义这次带来的十万大军已是全军覆没,片瓦不存。
而太平军则是克尽全攻,大胜这一场。
不过,唯一有点遗憾的是,阮天义跑了。
阮天义趁乱跑了。
曾国华原以为这家伙还算是个坦荡的君子,但从后来的情况看,他只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当然,这只是从人性上来分析,如果从为将之道,从大的方向来说,也许阮天义选择逃跑,似乎不应该受到苛责。
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历来功成名就之人,哪一个没用无数鲜血与牺牲来染红自己的军功章,而他们,看重的就是最后的胜利。
而且,后世之人也只会记住那些胜利者,谁会去掂记那些失败的家伙呢,谁又会去计较在这个过程中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呢。
或许,最多也就是在事后发出一声声感慨罢了。
这就是现实。
可是,这阮天义到底是怎么跑的呢?曾国华不是已经盯上他了吗?
原来,这家伙在败给曾国华之后,就已经存下了逃跑的念头,但他不傻,他心中比谁都清楚,凭借他们这几万残余,哪会是太平军的对手,所以,如果他想顺利的逃出,就得好好利用这一群残余。
是的,阮天义就是要利用这些南军残余来为自己找掩护,从而保证可以顺利出逃。
换句话说,阮天义是用四万南军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一条生机。
这家伙怪狠的。
不过,他成功了。
而曾国华本来也是有机会抓住阮天义的,他在双方大军刚刚开始交战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阮天义,但当他快要追上阮天义的时候,不知怎地,阮天义东穿穿,西避避,结果就是给避了开去,然后躲入到了茫茫人海之中,从而让曾国华白费力一场。
而曾国华虽然气恼,但面对人海,他也无可奈何。
本来他还寄希望于这家伙能死在乱军之中。
殊不知,到头来还是让他给跑了。
不过,阮天义逃脱虽说让这场仗变得有点美中不足,但总体看来,曾国华此行也可算是功德圆满,至少,黄旭等人定下的围城打援的计划已告完成。
接下来,他们就应该掉转枪头开始对付谅山城中的李经国了。
这才是重头戏。
只要拿下谅山城,越邦将会被置于太平军的控制之下。
到了那个时候,跑了的还可以再抓回来。
阮天义什么的,他们最后都会明白,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徒劳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