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门状元, 第163章 送礼的来了-农门状元格格党免费阅读

第163章 送礼的来了-农门状元格格党
    赵老汉还腹诽皇帝比他还抠门,赏七郎入读国子学,不如赏个五百贯、一千贯的……

    过了几日,县衙黄主簿和两位学官站在了赵家院门,他们身上都穿着光鲜的官服,身后还有一车的东西。

    左邻右舍顿时轰动了!

    周氏一边让孙子、孙女分头去地里喊人,一边带着七郎迎了出来。

    黄主簿先和周氏打了招呼,又对七郎笑道:“赵小郎,我们又见面了!”

    七郎笑眯眯地行礼:“黄主簿好!”

    两人寒暄着,赵老汉和赵大郎赶了回来。

    他们正在地里堆肥,一身臭烘烘的,看到穿着官服的黄主簿等人,不由得后退了两步,缩手缩脚的。

    黄主簿走上前一步,对赵老汉和周氏说:“两位教子有方啊!赵全少年英才,他发明的印刷术,兴国寺命人印制了千本《金刚经》,送了一些到益州的寺庙。我们县令得知此事,欣喜赞叹,命我们来给小郎君嘉奖。”

    赵老汉怔了怔,随即狂喜,眼睛控制不住地往后头的马车上瞟……萧县令可比皇帝大方多了!

    他搓了搓手,尽可能谦虚地说:“县令老爷又要嘉奖?唉,七郎小孩子家家的,也没做什么。”

    黄主簿笑着让跟来的差吏把礼物搬下来,赏钱不多,却是米面布匹的多些。

    在这个时代,粮食和布匹也是硬通货。

    乡下人最喜欢粮食,看到这些能吃又能用的……赵家人喜笑颜开,邻居们又羡又叹。

    那两位学官则说:“陛下特许小郎进国子学读书,那里的先生都是大儒,学生都是高官世家子弟。小郎是我们益州人,不如年后去府学读书,将来更好适应国子学。”

    赵七郎是益州人,去国子监读书代表了益州的脸面。

    万一是个有几分小聪明、小点子,读书却不太行的,进了国子监丢了益州读书人的脸啊!

    七郎迟疑地说:“我已经拜了先生,家师讳罗中。先生已回乡过年了,去府学的事,我要和他商量。”

    “罗中?原来是他!”年纪大些的学官上下打量着七郎,笑道:“是老罗教出来的弟子,难怪如此聪慧。”

    另一个学官问黄主簿:“你那女婿,也曾跟罗中读书的,和赵小郎是同门了?”

    黄主簿笑道:“罗先生是我女婿的蒙师,但赵小郎是罗先生的入室弟子。”

    刘茂没有正式拜罗先生为师。

    刘家对刘茂期待很高,想让他进京后找机会拜大儒为师。

    这种正式拜师的,师徒如父子,需要慎重,不是见一个拜一个的。

    老学官点点头,又对七郎说:“你家先生跟府学里的先生都熟悉,他想必会同意你入学,那咱们年后见了。”

    七郎笑着道谢。

    他也觉得先生会让他入府学。本来按罗先生的计划,就是十二岁考入府学,十六岁进京考太学……

    现在是提前了。

    赵老汉要留官吏们用饭,他们却笑着说不必,留下赏赐就走了。

    乡亲们这才围过来,看着粮食布匹啧啧赞叹:“叔公家这回不用买年货了,全家吃的用的都有了!”

    “小七叔带回那么多东西,县令又让人送那么多!”

    也有人说:“小七叔啊,下回县令老爷要赏赐,可提早说一声啊,我们看到官府的人吓了一跳呢!”

    官府的人下乡,通常不是抽丁就是加税,哪有好事嘛!

    七郎挠了挠头:“我也不知道啊!”

    周氏乐呵呵地让儿子、媳妇搬东西,也笑道:“谁也不知道啊,他爹还去挑粪了呢!”

    村长大牛见识广一些,认真地问:“那天我也没细问……不是说小全子请太子吃肉,皇帝赏他入国子监?那雕版印刷术究竟是什么?皇帝赏了县令又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