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望族, 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题名(二)-大明望族 雁九 小说免费阅读

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题名(二)-大明望族 雁九 小说
    二月会试完还有三月殿试。虽说殿试基本不会罢黜考生可是一甲、二甲、三甲成绩不同以后的仕途也天差地别新贡生们来不及得意就开始埋首殿试备考中。

    不过既是会试名单出来抄榜的人多前几名也就被京城仕宦人家熟知。会元是南直隶乡试的亚元亚元是南直隶乡试解元这两人倒是一时瑜亮。还有谢阁老的次子谢丕虽是排在第四可是是直隶乡试解元在京中早有才名要是父子双状元也是一段佳话。以上三人就成为今科春闱状元大大热人选已经有人开庄用这几人坐局。

    沈瑞听到长寿提及此事也跟着凑趣让长寿去压了五百两银子压沈瑾中状元。

    等长寿来与沈瑞禀告此事时便道:“还真让二哥说着了三人中瑾少爷的赔率最高真是小瞧人就算这次瑾少爷只是亚元可也未必才学就不如会元。就算大家如今觉得会元眼热瑾少爷也当在谢二公子前”

    庄家开庄是为了赚银子抽水越是有希望获胜的人选赔率自然月底越是偏门赔率越高。早在二月开始前京城也有人做局当时做的是会元人选沈瑾还是最热。如今会试考完沈瑾虽依旧是热门人选中间却是热度渐冷比不上新出炉的会元顾鼎臣与阁老公子谢丕。

    沈瑞道:“赔率高不是更好?要是赔的少也没什么意思。”

    长寿不由好奇:“二哥就对瑾少爷这么有信心?”

    沈瑞道:“既是赌局看的就是运气了。”

    长寿笑道:“那小人可要盼着瑾少爷运气好了要不然二哥的银子就要打水漂了。”

    沈瑞笑了笑沈瑾的运气好不好不再考场发挥而在考场外。

    “父子双状元”虽是佳话可当年王华、王守仁没成现下谢迁、谢丕父子也未必成。谢迁已经是阁老旁人未必乐意谢家“锦上添花”。

    至于沈瑾的运气就要看弘治皇帝的心意。“父子双状元”是佳话“兄弟双状元”也是佳话沈理是侍讲学士亦是天子近臣又不如谢迁这样显赫。沈家族人出仕的不少可沈沧去世后剩下的品级都不高。

    沈沧“百日祭”虽过可按照时下规矩沈瑞这个孝子还是当闭门守孝谢绝各种交际。因此除了族人姻亲这几家沈瑞露了个面后又开始居家读的生活。在这之前祝允明来辞行。

    魏校的成绩在这里只要殿试不失常多半在二甲前列不是入庶常院也能为京官因此祝允明决定先一步离京了。

    不知是有前几次的挫败还是徐氏的劝解祝允明并未露出太多沮丧。不过对于科举他也没有死心否则就不会婉拒徐氏直接出仕的提议。以举人补官毕竟不算正途祝允明既想要科举出仕不愿如此也是正常。

    徐氏只是姨母只有建议的又不能替祝允明做主既是他不愿意便也撂下不再提起。不过在沈瑞面前徐氏不免唏嘘道:“这已经是第五次应礼部试不中了可见在这上没运气杂途官虽难做到五品上可这个年纪就算考中进士年资熬下去还想要登阁拜相么?”

    沈瑞道:“或许是祝表哥不愿堕祖上荣光”

    祝允明的祖父是进士外祖父是进士要不是少年丧父说不得父亲也是进士。在寻常耕读人家眼中举人已经是了不得的功名在祝允明眼中就不算什么了。

    徐氏叹气道:“要是真执着仕途就不该苏州去做人实在不能太傲气

    祝允明的老师探花王鏊如今已经是吏部侍郎就算是备考留在京中的交际见识肯定比在苏州要开阔的多不过祝允明性子随和是随和骨子里却有着文人的清高。每次应试前来京落第后离京并不借着师徒之名依附王鏊。两人名为师徒实际上王鏊只比祝允明年长十岁也难过祝允明拉不下脸去攀附

    这些话徐氏能说沈瑞却是不好跟着说什么便岔开话道:“魏表哥少年英才殿试定能考个好排名二甲应是无碍的说不得庶常有望。”

    今年会试取仕三百零三人一甲三人二甲九十五人都是固定的剩下二百零五人就是同进士。魏校会试成绩在前面殿试只要不出岔子也是二甲前面有望考入庶常院。

    沈瑞想起今科会试榜单上另外一人那就是嘉靖朝鼎鼎大名的权相严嵩。严嵩是今科贡士会试成绩也在前列。魏校不仅与严嵩同年两人还同入庶常院吗?

    徐氏脸上却不见喜反而摇头道:“那倒未必。”

    沈瑞一时不解。

    每科殿试之后的庶常考试虽不是严格按照殿试排名来取得考试资格可也只有二甲与三甲前列的新进士有资格应考加上庶吉士是“储相”选的人都不会挑年纪太大的进士。年过四十者即便是二甲串胪的名次也未必能考上庶吉士。

    魏校二十三岁会试排名又好正是庶吉士的最好人选。

    徐氏叹气道:“庶常院考试考的不仅是文章还要查祖上三代。徐家虽不过是校哥儿外家可也怕有心人提及。”

    沈瑞闻言不由愣住。

    本朝惯例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因此庶吉士才被称为“储相”。进士三年一考庶吉士考试却不是每科都有的就算有考试录取人数也不固定十几到二、三十人可见每一个名额都炙手可热考生之间彼此倾轧便也寻常。

    可是徐有贞虽曾被诬告流放后来不是平反了吗?这还要影响到外孙的前程?要是魏校因这个缘故仕途有碍那同为徐家外孙的沈瑞、何泰之等人以后不是也如此?可是为何旁人在自己面前从没有提及过这种顾虑?

    徐氏看出沈瑞所想道:“你同校哥儿不一样你是沈家子弟。”

    沈瑞一想明白过来。

    魏校父族不显祖父是秀才、父亲是举人在苏州本地是士绅大户到了京中这门第实不算什么。父祖不显母族瑕疵放大就会成为被人攻讦的理由说到底就是被当成了“软包子”捏。

    沈瑞却是不同沈家几代人出仕当年三太爷不曾因徐家败落悔婚沈沧也不曾因此慢待发妻父子两人能到九卿高位可见在两代帝王眼中没有去翻后账的意思。况且真要说起来徐有贞有各种不是可对于英宗皇帝来说也是复位功臣。

    沈瑞背后有沈家要是到了庶常士考试时别人想要为难就要考虑对上沈家的后果;同理何泰之身后有何家这两人都不是“软包子”。

    同何泰之相比沈瑞又只是嗣子不是徐氏亲生子用徐家那边的理由攻讦就显得勉强可笑。

    “母亲不用帮魏表哥想想法子吗?”沈瑞道。

    徐氏摇头道:“校哥儿太年轻又不是稳重周全的性子家里又无助力与其挤着脑袋入庶常院还不如顺其自然。进翰林院虽是好事可在里面耽搁十年、二十年不得寸进的人也大有人在。”

    魏校虽是徐氏的外甥可对于沈瑞来说还真没有什么情分。徐氏既不想插手那沈瑞当然也不会多事。

    倒是因魏校的缘故沈瑞想到沈瑾身上。

    沈瑾三代清白并无可值得攻讦的地方要是掉到二甲参加庶常院考试应该也是无碍的。魏校是家中嫡子父母娇宠带了文人的天真;沈瑾却不是那样看起来倒是老成持重说不得正和那些老大人的眼。

    转眼就到了三月花红柳树眼看就是殿试之期。

    沈全过来寻沈瑞兄弟两个一起前往南城沈瑾处。

    “明日就要下场了咱们总要过来看看。”沈全骑在马上如是说。

    沈瑞点头应是。

    沈全犹豫道:“虽说瑾哥儿是孝心可郑氏到底已经出了沈家如今这一处住着到底该怎么算呢?”

    要是沈家的姨娘自是没有资格接受其他房嫡子的请安问好;要不算沈家的姨娘只算是外人又有什么资格以沈瑾的长辈露面?沈全这样犹豫是不知到了沈宅后如何见礼。

    沈瑞道:“且看瑾大哥安排吧。”

    沈瑾已经不是十四岁的少年二十二岁的准进士要是还不知立法规矩为何物那到了官场之上也落下什么好。

    沈全看了沈瑞一眼道:“瑾哥儿只是太心软到底是生母。我一会儿就劝劝他就算想要孝敬也不当这样混住着。”

    沈瑞摇头道:“三哥虽是好心可间不疏亲还是让瑾大哥自己拿主意为好。”

    沈全皱眉道:“且看看吧要是他固执己见我还是要说的。”

    作为应试举人沈瑾将生母接到身边不会有人想着去计较母子作别多年一时团聚也是人情可长久以往就没有这样的道理。毕竟从理法上沈瑾记嫡与孙氏就不是嫡母与庶子的关系而是亲母子郑氏这个生母只成了庶母。郑氏出了沈家连庶母子的关系也不是了

    appappshuzhanggui.net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