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瑞白了沈珏一眼道:“就这么想听秘辛?”
沈珏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嗯想听想听”
沈瑞无奈地摇摇头吩咐冬喜上了茶将从徐氏那里听来的孙沈两家的渊源给沈珏讲了一遍不过却是有删减那就是隐去了孙氏与二老爷的婚约还有孙太爷对徐氏的馈赠。
倒不是觉得这段婚约历史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毕竟从头到尾孙太爷与孙氏都是被动并非是有意高攀沈家从婚约成立到悔婚都是三太爷与二老爷父子这边的决定。
只是二老爷与二太太两人有不对的地方这两人却要做沈珏嗣父母的。要是沈珏心中对这两人有成见面上带出来以后就难相处。
至于馈赠那里算是徐氏私事不知徐氏怎么处理的那些产业别人晓得不晓得沈瑞便就不好多说。
沈珏听得津津有味不过最好奇的还是孙氏与二老爷是否有婚约。
见没有这一段他不免着急道:“都讲完了没落下?”
沈瑞轻哼一声道:“昨日险些被你带歪了三太爷当时是通政司通政史正三品你觉得他会给二老爷定下什么样的亲事?”
沈珏一想自己的猜测确实没谱。
不管三太爷与孙太爷两人私交如何联姻毕竟讲究门当户对。
要是三太爷是个太平士绅为了报恩的缘故与商贾联姻还有可能即是三品官定下商贾出身的媳妇就不恰当。
他重重地松了一口气道:“没有这茬就好否则还真叫人为难我都不晓得以后是站在瑞哥这边还是站在那边了”
沈瑞想起三太爷与孙太爷之间的“情义”问沈珏道:“珏哥有朝一日你结交一个知己好友会将他看得比妻儿重么?”
此类男人之间的义气中常见常常有令人动容之处。
沈瑞在听了三太爷与孙太爷的故事之后想到“契友”上并不是因为他有个腐男之心而是后世的朋友之交鲜少有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大家为人行事首先想的是自己其次是家人然后才是朋友。
沈珏是地道的大明少年沈瑞想要听一听他的看法。
“那是自然不是有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沈珏拍着胸脯道:“大丈夫立世遇到激昂处何惜一死”
沈瑞见状不由失笑:“昨日谁念叨城外庄子没甜点来着?原来我眼前立着当世大丈夫”
次日沈瑞、沈珏等人依旧往三房随三老爷读。
松江祖祠这里却是九房齐聚在族人的见证下由宗房大老爷执笔在族谱上添了几笔。
宗房、四房名下沈珏、沈珏的名字并没有划去而是在下边标注出嗣同时二房大老爷、二老爷名下添上两人名字。
昨日沈洲虽挟制沈举人写了出继文可并不是正式的。
正式文要详细的多缘由中人见证。
宗房大老爷署名时手腕微微发抖有几笔都写歪了;沈举人则是眼睛转了几圈有些不甘心却也没胆子再生事接了毛笔就利索地上自己大名。
五房大老爷见了沈举人的反应暗暗摇头。
出继二房对于沈瑞来说或许算是好事可对四房来说绝对不算好事。
四房有个记名嫡子的庶长子在又有刚进门的贺氏说不定什么时候再添丁。有沈瑞这个原配正嫡在不管沈瑾如何出息也不管后边贺氏再添几个儿女都越不过沈瑞去。
沈瑞要是不在到底是该沈瑾承继四房还是该贺氏的儿女承继?到时候又是说不清。
还有沈举人之前就有“宠妾灭妻”的嫌疑如今更是将嫡子出继以后士林名声不用要了。
三房老太爷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在那里运气。
如今二房择嗣之事尘埃落定压根没有三房什么事。
择了宗房的沈珏三房老太爷无话可说沈珏是嫡幼子宗房与二房祖上又是一母同胞血脉最近;四房血脉近是近可沈瑞可是四房眼下唯一的嫡子
四房血脉不繁旁支庶房皆无。
挑嗣子怎么会从四房挑?、
三房也是内房大家一个祖宗如今又子孙繁茂为何不从三房择人?
要是没有沈珠之前的事三房老太爷早就要起来发表“异议”眼下却是不敢节外生枝只能在心里生闷气。
八房老太爷却是笑眯眯地望向族谱看着那“沈瑞”二字想起几次与沈瑞相见的情景。
谁能想到当初丧母后险些病夭的孩童会有这样的造化?
沈瑞母丧先后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
世事都有因果要是沈瑞没有母丧父不喜二房即便与孙氏有旧也不可能过继了孙氏独子过去。
可见世事无常今日是祸明日未必不是福。
八房老太爷抚摸着胡须想到曾孙沈宝没有被择为嗣子也未必就是坏事
至于九房太爷眼红嫉妒却又无可奈何。
他虽也是族老之一可三房老太爷不出头他就不够看说话也没分量。
他同二房不熟虽有些埋怨二房不会挑人憨厚孝顺的沈琳不挑挑了任性顽劣的沈瑞、沈珏去可最怪的还是沈理。
沈理是九房旁枝沈琳是他的亲从堂弟他没促成沈琳过继之事不说还任由沈琳松江。
年前沈氏七子进京如今旁人都留京只有沈琳被送来这不是打九房的脸?
沈全有胞兄在沈珠有堂兄沈琳不是也有从堂兄在京?
可沈理对沈琳不闻不问不说连沈琳来也没有说预备份孝敬送过来哪里有半点做晚辈的样子?
不管各房头作何想沈瑞、沈珏在族人见证下正式过继二房为嗣。
接下来就是衙门那边改户帖沈瑞、沈珏如今都没有应童子试并没有学籍在倒是少了一层麻烦。
待到宗房大老爷出面去华亭县衙里将沈瑞、沈珏两人的户籍名帖改了沈家两子过继京城二房的消息就传开来。
贺二老爷听闻此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对妻子道:“此子有城府不类寻常少年我许是给贺家树立一个仇人”
贺二太太道:“照我说老爷也担心的过了当年的事老爷虽做的不算厚道可也是花了五万两银子并不是平白占了孙氏产业。那样的价格即便老爷不买难道其他人就不买了?如今五姐成了四房太太即便是继母可在三父八母之母沈瑞也是有服的他要是为难贺家将本生父母放在哪里?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即便成了高门嗣子又能闹出多大动静?
为了奉承嗣父母与本生这边自然是越疏远越好;要是念念不忘孙氏那叫嗣父母怎么看?
贺二老爷摇头道:“你没见过沈瑞所以不晓得当年孙氏病故时他才九岁素以顽劣之名可等到我见了才晓得传言有误。半点孩气都没有是个极有主意的人拜在名师门下读又刻苦莫欺少年穷我之所以张罗五姐这门亲事就是为了消弭两家嫌隙不想却又有过继之事”
贺二太太道:“就算他再出息这科举之路不是一撮而就总要一步步地考出来。即便中了进士又如何?不还是从微末小官熬起?等到他到了连大老爷都忌惮的时候少说也得三、四十年那时候谁还会记得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贺二老爷心忧的正是这点沈家玉字辈出色子弟络绎不绝进士就出了几个;贺家他们兄弟这一辈只能算是勉强到了小一辈子侄不多读种子也少。
如今在松江地界贺家还能勉强与沈家并立可二、三十年后贺家却是定不及沈家。
“沈家的运势来了”贺二老爷无可奈何道。
这个时候他倒是盼着贺五娘能给沈举人添了一儿半女。要是能给沈瑞添了异母兄弟那就更好了。等到沈瑞以后想要报复贺家的时候也有了顾及。
京城李大学士府花厅。
听了李大学士的话贺东盛立时苦了脸:“阁老怎么是刑部?”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说的就是当朝三阁老太子少保、礼部尚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少傅、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少保、兵部尚兼东阁大学士谢迁。
贺东盛面前的李大学士正是李东阳。
李东阳幼年就有才名昭显虽说现在不过知天命之年却是历经四朝。
他四岁时就会写径尺大字被京城人传为神童。顺天府将他当成“祥瑞”推荐给景泰帝得以在御前提笔并且得了赏赐后来还曾两次面君又得景泰帝钦点入顺天府官学。
等到英宗时李东阳中进士殿试二甲传胪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到了成化年在翰林院一级级升到侍讲学士辅太子诵读;到了弘治时李东阳已经是三代老臣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