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沈瑞便到院子里练了一遍形意拳身上越发舒展开来。经过一晚休息长途跋涉带的疲惫消散的差不多剩下的就是对这五百年前古都的好奇。
如今京城就是九城门内就是后世二环里的位置还有南边扩出来的半圈外城总共面积不过六十多平方公里。
那就是说如今京城从东到西不过十余里路从南到北则是二十来里。
同后世挤了上千万人口、城区面扩数十倍的京城相比如今的京城精致可爱人口也不如后世稠密。
根据弘治初年的丁口统计北直隶总人口数在三百四十万京城人口则占到其中四分之一。
如今虽过去十年可人口大概数应不会增减稍多。
京城区域划分是按照坊为单位每个坊里有数条或是数十条大大小小的胡同。
沈家所在宅邸位于京城正东偏北方向名为仁寿坊距离皇城根只隔着一个坊在安定门大街东南角。
仁寿坊距离六部衙门并不算近可也不算远。好处就是距离国子监不算远附近住的也都是清贵人家并不像城区东南片那样都是王公府邸豪奴如云。
徐氏昨晚吩咐过叫他们不必早起过去请安等用了早饭再过去。
沈瑞约莫着时间差不多不敢让沈珏再睡唤他起来梳洗。
食盒送来冬喜带人摆好兄弟两个落座。
顾及到他们都是南方长大这粥品小食还是以南边口味为主不过加了两碟奶油小花卷。婴儿拳头大看着暄暄软软。
就是沈珏这样吃不惯面食的也觉得这点心味道好两人倒是吃了个于净。
用完早饭两人便出了院子便见沈琴、沈宝站在隔壁院子门口。
沈家七子入住客院分住在沈宅主宅前头东西跨院。
其中西跨院两处都是小小三合院不过七八间屋子挨着二老爷家沈瑞、沈琴等四个年纪小的两人一处分别住了;东跨院则是小小的两进院房舍也多些沈全、沈珠、沈琳三人合住还有一个锁着的角门可以直接通到外头。
见沈瑞、沈珏出来沈琴、沈宝便走过来。
“两位哥哥是等瑞二哥与我?”沈珏好奇道。
沈琴“嘿嘿”笑道:“也不知全三哥、珠九哥他们去了上房没有我同宝哥怕去早了扰了大伯与伯娘又担心去晚了不恭敬便想着等你们出来一道过去。”
沈珏摆摆手道:“用的着这般小心沧大叔与大婶子又不是那等爱挑理的。”
话虽这样说着众人也没敢再耽搁结伴往后院上房去了。
沈全、沈珠等人并不在大老爷也不在。
徐氏招呼大家坐了问了几句起居可还适应饮食可还对胃口之类的云云。
众人都起身答了徐氏点点头道:“莫要外道有什么不合心处不管与伯娘开口。”又道:“你们虽多有兄弟长辈在京可也不必着急出去你们在京的几位族兄听说你们要来早使人打听着今日上午都会过来。”
沈珏闻言立时带了欢喜。
沈瑞则是不免犹豫天地君亲师他既到京城就当先去拜会王家。今日腊月二十九登门还情有可原明天可就是除夕年夜实不好登门。
年后的话又隔的太久有失恭敬。
“你们三位哥哥方才已经来了随大老爷去了前院房你们几个也去吧。”徐氏与众人说完话便叫了一个婢子引他们去房又道:“瑞哥先留一步。”
待沈珏、沈琴等人出去徐氏对沈瑞道:“你写个帖子一会儿伯娘安排人送到王侍郎宅等你见了族兄们再去拜会也不算迟。王侍郎家宅邸就在保太坊离咱们家并不远只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步行两盏茶的功夫也到了。”
这正解了沈瑞为难沈瑞道:“谢谢伯娘。”
徐氏也没放他去早已吩咐婢子预备了笔墨上来。
沈瑞提起笔稍作思量便提笔写了两行字最后署名:“不肖弟子瑞顿首拜”。
“瑞哥真是一手好字。”徐氏在旁笑着赞道。
沈瑞忙道:“不过不丢丑罢了不敢当伯娘夸赞。”
徐氏叹气道:“伯娘也不知到底是对是错王伯安确实有大才不假可因其父缘故多为朝中诸公压制留在京城恐难有所建树。去了地方想要再转也是不易。除非朝中有甚大变动否则王伯安另辟蹊径否则怕是宏图难展。”
沈瑞听了这繁华心中诧异。
倒不是为王守仁境遇而是徐氏对朝局时事的了然于胸还有这颇有前瞻性的预言。
王守仁后来宦海沉浮还真是另辟蹊径以文官充武事又赶上宁王造反得以树定国安邦之功
不过想想徐氏出身又久居京城是沈家当家主母有点眼力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听这话的意思王守仁能收自己为弟子还有二房渊源在里头。
“伯娘老师收侄儿为弟子可是伯娘请托了先生?”沈瑞问道。
徐氏摇头道:“不是我是你大伯。王侍郎与你大伯是好友是你大伯听说王伯安避居松江禅院托了王侍郎想要王伯安教导你一二。当时并未提及拜师收学生上。王伯安后来能收你做学生还是因看重你资质的缘故。”
沈瑞一愣讪讪道:“侄儿以为是六族兄”
徐氏点点头道:“理哥确实也托了王伯安只是王家小子惫懒若不是王侍郎压着怕也不耐心仔细教你。”
那岂不是说三年前二房就开始关注他只是不知因何缘故没有露面。
这人情岂是好欠的?三年前他不过一九岁稚子又素有顽劣之名。
徐氏说没有提及拜师一事可只要有了师生之实即便不能列入门墙以后按理也应视王守仁为先生奉王华为师祖状元徒孙这光环就可以借光。
即便王华在朝中被诸公压制不得入内阁可对于沈瑞这个年纪来说影响都不大。
那些大学士都是花甲古稀年纪等沈瑞长大后入朝他们也都换的差不多。
等到了那时王华能入阁是好事不能入朝也有满朝门生故旧可以为关系网。可中间差了一辈关系毕竟远些;而王守仁这个老师又因早年锋芒外漏为人为忌实际上对于沈瑞在助力或许没有那么大。
因此徐氏才说不知道当年请王守仁帮忙教导沈瑞到底是对是错。
除非不走科举仕途否则师生关系在仕途上亦是亲族之外的最大臂助。
不过瞧着沈瑞如今模样稳稳重重一手好字也拿得出手可见这拜见拜的还是好的。至于沈瑞早年顽劣之类的话徐氏则是压根不相信孙氏是个明白人怎么可能将儿子教成不懂事的混小子。
待拜帖于了徐氏拿住一张礼单递给沈瑞:“你初次上师门拜会总不好空手伯娘就越俎代庖帮瑞哥预备瑞哥看看是否需要添减。”
“劳烦伯娘破费”徐氏准备的这般周全沈瑞真有些不好意思。
既早知进京后要拜会王家沈瑞自然也有准备。只是他预备的那些东西同徐氏预备的这些相比则显得过于寒酸拿不出手。
倒不是沈瑞吝啬实是以他的年岁与身份能卖到的东西有限。
只是这礼单上除了文玩雅物怎还有绫罗绸缎等一应女子用品还有成对的陈设摆件之类?
沈瑞看着看着瞪大眼睛道:“伯娘老师他续娶了?”
怎么在之前的信中没提过王守仁提及此事?还是他觉得除了学问功课朝政报复这等家事私事不愿与学生提起?
只是身为弟子要是老师真续娶沈瑞身为弟子还正应为老师预备一份新婚贺礼。
徐氏笑着摇头道:“不是你老师续娶是王侍郎今春娶了继室。”
沈瑞默默王伯安都将而立之年王华年岁听说在五旬开外这个年纪娶继室还真是一枝梨花压海棠。
不过五十多岁的鳏夫又是侍郎官续娶正常不续娶才不正常。
“侍郎府那边人口也简单除了你师祖与新进门的师祖母外还有你老师与他上一任继母所出的一个妹子其他人都不必理会。”说到这里又想起自家徐氏便道:“咱们家人口也不多你大伯与我早年为了求子抬举过几个侍妾姨娘到底未能如愿后来便也绝了念想。那几个侍妾通房便也让他大伯遣嫁;你二伯那里除了你二伯母还有两妾室都是良家子出身一个是玉姐生母还有一个虽没有开怀这几年也颇得你二伯看重不过妾就是妾上不得台面也没资格凑到你跟前心里晓得就行了无需理会;你三叔那里因他身子骨不好打小都是叫他修身养性、清淡着过来除了你三婶并未另纳内宠”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