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的老师是学霸, 第一百七十六章arXiv-的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六章arXiv-的
    第一百七十六章</p>

    12月9号。</p>

    经过顾律和高师兄的通力合作,一篇长达54页的论文正式完工。</p>

    论文的主要内容,便是详细叙述解决极小模型纲领存在的第二问题的方式。</p>

    即对于代数簇来说,flip操作是否会在有限次后终止的问题。</p>

    最后的结果,是这个flip操作,确实会在进行有限次后,终止不再进行。</p>

    顾律将这篇论文的题目,命名为《代数簇flip操作有限次后终止的证明——极小模型纲领第二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p>

    万事俱备,只差发稿。</p>

    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五十多页的论文,没有检查出问题后,顾律就登上德国《数学新进展》杂志社的官网,进行投稿。</p>

    从《数学新进展》的效率来说,大概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就可以收到审稿人的回信了。</p>

    顾律倒是并不认为这篇论文的质量达不到《数学新进展》的审核标准。</p>

    只是在于……</p>

    审稿人会给何种审稿意见。</p>

    是小修,还是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被收录。</p>

    投稿完成后,顾律并没有合上电脑。</p>

    而是靠着燕大内部的校园网,登录到国外一家名为arxiv.org的网站。</p>

    arxiv,这是一个全球最大的预印本网站,可以将一些科研论文的预印本进行上传。</p>

    简单来说,这个网站,是科研工作者为了防止自己的idea在论文被收录前被别人剽窃,于是会将预稿上传到arvix作为预收录,因此这就是个可以证明论文原创性的文档收录网站。</p>

    正常情况下,在将论文投稿到学术期刊后,科研工作者们还会将论文在该网站上传一份预印本。</p>

    提前占坑,宣布论文的原创性,避免被剽窃的现象发生。</p>

    若是之后有人和自己的创意撞车,便可以此为证据,判定论文成果的归属权。</p>

    简单来理解。</p>

    就是两篇idea相同的论文,谁的论文在arxiv 挂的早,谁就拥有了这个论文的权力。</p>

    当然,arxiv这个网站,不仅仅是一个上传论文预印本的网站,更是一个同行研究成果交流的网站。</p>

    上传到arxiv的所有论文预印本,任何人都是可以免费阅读下载的。</p>

    这就导致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可以通过arxiv,查看到各自领域的内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p>

    每隔一段时间,刷一遍arxiv,已经成了不少科研工作者的习惯。</p>

    …………</p>

    arxiv作为全球最大的预印本网站,每天收录的论文数量,自然不在少数。</p>

    毕竟,全世界科学家的基数在那边摆着呢。</p>

    举个最简单的日子。</p>

    在arxiv的数学板块,32个分支其中之一的代数几何分支,每天上传的论文预印本数量,大概在三百到五百篇。</p>

    而且这还是在经过一定限制后的结果。</p>

    arxiv网站在建立之初,是对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开放的,这就无法避免的,导致上传到网站上论文质量的良莠不齐。</p>

    甚至有一些科研人员,不知从哪来的勇气,将一些拿去当本科生毕业论文,恐怕都不达标的论文,上传到网站上,希望同行品鉴。</p>

    于是,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提高论文的整体质量,arxiv采取了一定的措施。</p>

    一一对上传到网站上的论文进行审核,这完全是行不通的。</p>

    工作量太大,而且审核论文需要的时间周期太久,甚至比sci的审核周期还要长。</p>

    要需要如此长的上传审核时间的话,那arxiv这个预印本网站还有什么作用。</p>

    arxiv对上传到网站上的论文,进行限定限定的方式,并不是针对论文本身,而是针对论文的作者。</p>

    也就是说,一个科研工作者,想要在arxiv上注册账号,上传论文的预印本,必须要经过网站的审核。</p>

    换句话说,是arxiv的认可。</p>

    这种认可可能来自另一位具认可资格者的背书,或者依照某些内部规定而自动授予。来自著名学术机关的作者通常会自动得到认可。</p>

    顾律在普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当研究员助理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该网站的账号。</p>

    登录账号,顾律这个账号里面一共上传了十篇论文。</p>

    都是从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到现在,顾律投稿到sci的文章。</p>

    不过,浏览量很低。</p>

    其中最高的一篇论文,只有两百多个浏览量。</p>

    和arxiv网站上,那种一篇论文上传一天时间就有几千浏览量的业内大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p>

    对此,顾律倒不是很在意。</p>

    对于自己在arxiv上传的那十篇文章的质量,顾律是再也清楚不过。</p>

    不存在什么酒香也怕巷子深。</p>

    在科研界,这个定理完全不适用。</p>

    顾律那几篇文章的浏览量之所以低,完全是因为文章的水平不高。</p>

    但这一次,估计会不一样了。</p>

    顾律手指敲击着键盘,将论文的题目写好,直接上传到网站上。</p>

    顾律上传的是数学半块的代数几何分区。</p>

    极小模型纲领时双有理几何的内容,而双有理几何,又属于代数几何的分支之一。</p>

    所以,在大的类别上来讲,极小模型纲领属于代数几何领域。</p>

    上传成功后,顾律获得一个数字代码。</p>

    这是类似于一个编号的东西,根据论文上传时间,进行编码。</p>

    同时,就如同之前所提到的,这个时间代码同时可以证明论文的上传时间,防止被剽窃后没有证据提供的尴尬局面。</p>

    没有审核环节,就算是网站员工有那个时间,但也没那个知识水平。</p>

    页面显示上传成功后,顾律这篇论文的预印本就出现在arxiv网站上。</p>

    其余同行数学家,可以随意阅读下载,甚至在文章下方留言,发表自己观点。</p>

    但,不允许做出任何损害著作者利益的行为。</p>

    代数几何模块是一个相当热门的模块。</p>

    有相当一批数学家,将代数几何当做其主攻方向。</p>

    尤其是当今不少被国际承认的天才数学家,有将近三分之一都在该领域拥有一定的研究成果。</p>

    天才的比武场!</p>

    有人曾用这样的话评价代数几何最近几年的情况。</p>

    所以,顾律那篇论文上传刚刚不到十分钟,一刷新,按时间排序的话,顾律的论文已经被刷到了第二页。</p>

    摇摇头,顾律苦笑一下,接着合上电脑,伸伸懒腰,起身去吃晚饭。</p>

    而却丝毫不知。</p>

    他的那篇论文,便如一颗石子一般,使双有理几何那平静的湖面,荡起阵阵涟漪。</p>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