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二八佳人体如酥,腰悬利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颅落,暗中叫君脑髓枯”。寻常的一夫一妇,都应该节欲养生,不能纵欲无度,无休无止。何况一个男人,整天陪着几十个女人,毫无节制地寻欢作乐,不知道自我节制和保养,纵使是龙马精神,也很难招架得了,难以持久。俗话说,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兴尽则悲来,这真是至理名言。
太平王燕帖木儿虽然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身体强壮得像一头非洲犀牛,但是由于纵欲过度,也被弄得面容清瘦,精疲力竭,身体严重透支,耗费了大半体能和体力。但是他贪图享乐,好色成性,气焰嚣张,对女人的贪婪永不满足,一直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得陇望蜀,喜新厌旧,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只要他听说哪位美女很漂亮,他都要想方设法,费尽心机,一定要把她弄上手,不达到目的,他决不罢休。
太平王燕帖木儿是朝廷高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下,权势显赫,一手遮天,只要是他看得上的女人,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闺女寡妇,只要他太平王燕帖木儿一句话,就可以亲自送上门来,他戏弄享乐。自至顺元年以及至顺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除了皇帝所赏赐给他的皇室贵族的宗族女人,以及迎娶的泰定皇后和皇妃之外,他又通过种种手段,巧取豪夺,霸占了数十个年轻貌美的女人,有的被他玩弄过两三天,只要新鲜劲儿一过,他就立即派遣回原地。太平王燕帖木儿当时倍受元文宗图贴睦尔的宠爱,手握重权,炙手可热,人们对他无可奈何,只得忍气吞声,只能在背地里向神灵祷告,希望尽快蹬腿见阎王。
太平王燕帖木儿却毫无自知之明,蛮横霸道,仗势欺人,横行无忌,一点儿也不知道改性自己的罪过,就连王府里究竟有多少美女老婆,他都不知道,不少美女他根本认识不过来。真是天作孽犹可救,自作孽不可活。太平王燕帖木儿好色成性,欲壑难填,纵欲无度,弄得他气血两亏,气息奄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后来只得苟延残喘,离死期已经不远了。
自从元文宗图贴睦尔登位称帝以后,第一个受到宠爱的大臣是燕帖木儿,第二个受到宠爱的就是伯颜。伯颜,蔑儿乞部族人,他是元朝有名的权臣。
他是元武宗海山的勋旧老臣,伯颜的祖父称海,曾经是领军百户,从元宪宗蒙哥攻打宋朝时,在合州钓鱼山战死;他父亲是谨只儿,在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时期。总领太后兴圣宫的安全保卫。伯颜在年满十五岁时,元成宗铁穆耳就命令他保卫皇侄海山。大德三年,也就是1299年,至大德十一年,也就是1307年,伯颜跟随海山出镇大漠北边。与西北叛王海都、都哇大战,屡立战功。
大德十一年,元成宗铁穆耳驾崩死亡,海山率部返回南方争夺帝位,与诸王驸马在和林会合,赏赐给伯颜名号“拔都儿”。海山即位称帝后,成为元武宗,任命伯颜为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尚服院使。又任御史中丞。至大二年,也就是1309年,十一月,任尚书平章政事,特赐蛟龙虎符,领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
延祐三年,也就是1316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任命伯颜为周王府和世瓎的常侍。其后历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等职。至治二年。也就是1322年,复任南台御史大夫。
泰定二年,也就是1325年,又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三年,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虎符。统领江淮各军队。
伯颜拥立文宗,地位显赫。致和元年,也就是1328年,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武宗旧属燕铁木儿任佥枢密院事留守大都,谋立武宗子为帝,联结同党发动政变,拘杀异己,严控枢密诸要害,遣同党明里董阿等驰乘驿迎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并命以其谋密告伯颜,使选兵以备扈从。伯颜立即响应,筹集粮饷费用,征发民丁,增置驿马,补城浚濠,修战守之具,选募骁勇士五千遣往护卫怀王北行。同僚平章曲烈等持异议,参政脱烈台谋刺伯颜,都被伯颜处死。
怀王至汴梁,伯颜劝请即速北上大都即位,并亲自披坚执锐,率军护送。同年九月,怀王即位于大都,是为元文宗。伯颜以功特加银青荣禄大夫,仍领宿卫,不久之后升任太尉,进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御史大夫、中政院使。天历二年,也就是1329年,正月,拜太保,加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明宗和世瓎即位,任中书左丞相。
元明宗和世瓎暴死后,元文宗图帖睦尔继承皇位,升任伯颜为储政院使。三年正月,任知枢密院事。至顺二年八月,伯颜受封为浚宁王,并追封他的三代祖宗为王。至顺三年,元文宗图帖睦尔下达诏令,在涿州、汴梁,修建伯颜的在生祠堂,表彰伯颜的巨大功绩,树立碑记录他拥立皇位的功勋。八月,元文宗图帖睦尔驾崩死亡后,与其他大臣一起,成为朝廷顾命大臣,拥立元明宗和世瓎的次子懿璘质班,成为元宁宗;任命伯颜为太傅,兼任徽政使。
伯颜诛杀唐其势,权倾朝野。不久元宁宗懿璘质班死亡,又依照元文宗皇后的意图,把元明宗和世瓎的长子妥欢贴睦尔,从静江迎接回大都京城。自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称帝以来,朝廷大权一直掌握在右丞相燕铁木儿手中,伯颜地位虽然仅居其次,但在实际国务中作用不大。
次年,也就是1333年,元朝一代权臣燕铁木儿死亡,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即帝位称帝,伯颜因为拥戴元惠宗妥欢贴睦尔有功,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元统二年,升任太师、奎章阁大学士,领太史院,兼任司天监、威武、阿速诸卫。十一月,进封秦王,继领太禧宗禋院、中政院、宣政院、隆祥使司、宫相诸内府,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亲军都指挥使。
中书左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见伯颜独得势,耻位居其下,气愤地说:“天下本来是我家的天下,伯颜是什么人,却位置在我之上。”就在暗地里与他叔叔塔里,阴谋发动政变,与皇室贵族诸王晃火帖木儿,在暗地里相互勾结,密谋叛变。郯王彻彻秃得知消息后,向朝廷告发了他们的阴谋。
后至元元年,也就是1335年六月,伯颜采取行动,捕杀了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皇后伯牙吾氏因为是燕铁木的女儿,想庇护她的兄弟,亦被驱逐出皇宫毒死。塔里举兵叛。杀害了朝廷的使者,向北投奔诸王晃火帖木儿。伯颜率领大军征讨他,捉拿到塔里,将他处死,晃火帖木儿畏罪自杀。七月,朝廷任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罢免了左丞相。赏赐给他“答剌罕”的称号,可以由他的子孙世代沿袭继任。从此以后,朝廷大权都全部归伯颜掌管。
朝廷中书平章彻里帖木儿,提出建议停止科举考试,几位汉族大臣据理力争,最后因为伯颜支持这条建议,停止了科举考试。至元三年,伯颜因为广东朱光卿、河南棒胡等人起兵反元,向朝廷提出报告说。汉人、南人不得当兵,掌握兵权,并收缴他们的马匹。甚至禁止农家作用铁禾叉,以防止他们造反。
伯颜又向朝廷提出报告说,皇帝应该下达诏令,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色目人的文字,各中央、地方部门的长官,都用蒙古、色目人。这些都是出于伯颜的主张。他还荒唐地提出,要杀害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后来因为元惠宗妥欢贴睦尔不依从,而没有实行。至元四年,郯王彻彻秃进入朝廷,彻彻秃,是完泽的儿子,玉龙答失的孙子。元宪宗蒙哥的曾孙。至顺二年,也就是1331年,由武宁王进封郯王,更换为兽纽的金印。伯颜为他的儿子向郯王的女儿求婚,而遭到拒绝。他极为不满,又忌恨郯王彻彻秃位置高,威望重,就指使他人诬告他谋反,朝廷下令捕捉郯王彻彻秃下狱,后来查无实据后,竟然不等待朝廷下达诏令,擅自处决了郯王彻彻秃。五年十月,朝廷下达诏令,任命伯颜为大丞相。
伯颜独自掌管着国家大权,他独断专行,横行无忌,掌管着全国各地的兵马,权势显赫,气焰嚣张,威权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之上,以致天下之人都只知道有伯颜,而不知有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他官衔多达246个字。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妥因此异常忌恨他。伯颜的侄子,御史大夫脱脱,畏惧灾祸会殃及他,至元六年,也就是1340年,二月,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心腹世杰班等人合谋,乘伯颜出猎柳林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政变,把伯颜废除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三月,朝廷下达诏令,迁徙伯颜到南恩州阳春县,今天的今广东阳春,在那里安置下来。伯颜在途中病死于龙兴路,治今江西南昌,驿舍旅馆。
至顺元年,伯颜被提升为知枢密院事。元文宗图贴睦尔认为伯颜功劳很大,还不足以报答他的大功,又命令元世祖忽必烈的儿子阔出的孙女,名字叫伯颜的斤,赏赐给伯颜作为妻了。赏赐三百名勇士,作为伯颜左右的警卫。又用黄金铸造了一只双龙虎符,在上面镌刻着文字:“广宣忠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配上镶嵌有珠宝的带子,作为永世保存的证券。下达命令说,以后举行宫廷宴会的时候,都以皇室贵族宗王的礼遇对待伯颜。
至顺二年,位高权重的伯颜被晋封为浚宁王,另外兼任侍正府侍正,他的三代祖先王,不久又加封他为昭功宣毅万户,忠翊侍卫都指挥使。至顺三年,伯颜又长为太傅,兼任徽政使。当时的太平王燕帖木儿,清闲自在,他深居简出,每天与成堆的大老婆,小老婆寻欢,,风流快活,根本没有心思过问国家大事。因此宫廷里的一切朝政,都完全由伯颜主持办理,这里伯颜的权力,也不亚于太平王燕帖木儿。他们手握重大的权力,只知道贪图享乐,他们一个还没有死去,一个又冒了出来。
特别是朝廷里那一班趋炎附势的大小官员,过去是迎合巴结太平王燕帖木儿,现在又迎合巴结浚宁王伯颜,他们朝秦暮楚,每天早晚都像一群哈巴狗一样,在浚宁王伯颜面前摇尾乞怜,只要讨得浚宁王伯颜高兴,获得伯颜的允许,就可以平步青云,一步升天,当上朝廷大官。就是遇到亲人死亡的丧期,不过休假几天,就可以脱下孝服,重新上任做官,还给予一个美好的名称,叫做夺情起复,重新任用。监察御史陈思谦,他看出当时的危险局面,看出当时的朝廷弊端,为此痛心疾首。因此向朝廷提出报告说,朝廷内外的各级官员,如果不是文武全才,关系到天下的安危,都必须按照进行的惯例,让亲人死亡的人休满丧事的假期。不得无端起复任用。
陈思谦,字景让,陈思谦,年少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成为了孤儿,他聪敏好学,学识渊博,粗通数学、历史,学问精深。尤其对邵子的《皇极经世书》,研究得非常透彻。元文宗图贴睦尔在天历执政的初期,向全国招收贤能的人才,丞相高昌王亦都护,向朝廷举荐了陈思谦,当时他的年纪已经有四十岁了。他立即被召进兴圣宫,成为了皇帝身边的朝廷官员。
第二年二月,陈思谦被授予典宝监经历的官职。十一月。改任礼部主事,他首先向朝廷提出:“宫廷里的教坊、仪凤两个部门。应该合并入宣徽院管辖,以便于礼部挑选人才,加以日常管理。在那里的官员,由于地位较低,也不应当与文武大臣并列,参与例行的朝会。应该把他们的位置,放置在朝廷百官的后面,大乐府官员的前面。这样才能恰当”皇帝下达诏令,依从了他的建议。因此这两个部门依然隶属于礼部管辖。
至顺元年,陈思谦被任命为西行台监察御史检察官。他向朝廷提出了八项建议:一是论为君之道,二是交结人心,三是尊崇礼让,四是端正纲纪,五是选择人才,六是鼓励孝行,七是减轻民力,八是加强军政建设。
当时关中陇西大地,发生了大饥荒,民众无法生存,大多变卖家产,纷纷外逃,等到饥荒过去,重新返回故里时,都失去了土地,没有耕种的土地,失去了生活来源。陈思谦建议说:“饥荒过后,应该让民众加倍价值,赎回他们的产业,让那些富人也获得收购的利益,也让贫困的人重新获得他们已经失去的产业,重新得以生存下去。”朝廷听从他的建议,解决当时的困境。
监察御史检察官李扩,到地方视察,到了甘肃,得知金州的民众刘海延都,他的儿子元元,自称是流民王延禄,不是海延都的儿子,写出诉状,告海延都掠夺了他的财产。李扩听了案情,用严酷的刑法来打压他的父亲。陈思谦向朝廷提出报告,检举李扩的行为,伤害了父子的亲情关系,破坏了朝廷的法律,应该追究李扩的罪过。
第二年二月,陈思谦升任太禧宗禋院都事官。九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元文宗图贴睦尔虽然故作姿态,下达诏令,听从了他的建议,但是无可奈何的是,伯颜在暗中把持朝政,一心想着的如何把无数的贿赂弄到手,人们对此事无计可施,毫无办法,陈思谦又向朝廷提出报告说:
大臣我近来观察到了朝廷任用官员的许多弊端,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入官员的管道过多,罢免官员的方法太简单,地方州郡官员的任用太泛滥,中央政府朝省的官员,罢免得得迅速。要想弥补这个弊端,有三个办法:一是在至元三十年以后,增设的部门,过于泛滥不很重要的官员,都应该予以裁除,其他在外地任用的官员,都全部并入中央政府的中书省。二是应该遵守朝廷的规章制度,开设科举,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让三品以下官员,都向朝廷推举他们所知道的人才,对推举人才的官员予以行当的奖赏,对失责的官员予以惩罚。三是在古代,刺史为三公,由郎官出任百里官员,都是为了让在外任职的官员,知道进行朝廷治理国家的体制,朝廷内任职的官员,知道民间的利弊。
令人发指,各县的县尹,地方长官,只要有声誉,善于处理政务的人,都应该任命他们为郎官御史,在郡守任职的地方官员,有奇特才能,政绩卓越的人,都应该任命他们为宪使尚书。其余的官员都应该根据仓储的资历和品行,予以相应的升迁,在朝廷内任职的官员,不得三次考核后还连任京官,在外地任职的官员,只要连任两届以上,就可升迁为朝廷内的官员。政绩不是是出色的官员,品行没有败坏的官员,都应该根据他多年和劳绩,给予适当的调动。凡是朝廷里空缺的官员,必须在二十个月以上,才能予以升迁,进补相应的空缺。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官员的升迁通道,鼓励贤能的官员,而让那些不肖的败类官员,无从获得升迁的机会,因此得清理官员队伍。这是大臣我为整顿官员队伍,提出的建议,在此向朝廷提出来,请求予以采纳!
当时的河北道廉访副使,一位僧人家奴,也在外地,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报告,请求御史台的大臣,代替他转交朝廷。他在报告中建议说:
自古以来,要想真正获得忠诚的大臣,必须是有孝行的人。今天在朝廷里的官员,许多人在长达十年时间,都没有回家看望亲人,不但没有思念亲人的心思,而是由于朝廷没有订立专门的制度,给予他们相应的假期,因此不敢擅自离开官职,破坏了朝廷的规矩。
古代的法律规定,朝廷里的官员,凡是父母居住在在三百里之外的人,每三年都要给予机会,让他们回家看望亲人,每次给予假期二十天。没有父母的官员,每五年给予他们一次拜扫祖宗陵墓的机会,给予假期十天,以此类推,父母在三百里,甚至上万里的官员,都应该根据离家的远近,给予相应的假期。
朝廷订立专门的制度,予以相应的假期,让官员们回家看望亲人,凡是借故不回家看望亲人的官员,应该处以他们的罪行。如果有采用欺骗手段,冒用假期的官员,采用欺骗手段,逃避他们的罪过,与那些谎称奔丧的人,处以同样的罪行。这天天下就没有背叛亲人的人了,也没有背叛皇帝君王的人人了!我们要想真正提倡孝行,促进对皇帝君王的忠诚,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最能发挥作用,请求予以采纳!(未完待续。。)